黄脊竹蝗,这个以前都不为人知的物种,最近变得越来越耳熟能闻了。原因皆是因为近期的蝗灾。一直说的蝗灾,缘起于非洲和中东,难不成那个叫做沙漠蝗的物种,到了中国改了名字?并不是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来自老挝等国越境进入中国的黄脊竹蝗,和沙漠蝗是两个品种,迁入地点也不同。当前,境外的黄脊竹蝗已经进入了成蝗发生高峰期,蝗群随着境外食物被啃食殆尽,6月28日开始,黄脊竹蝗不断地迁入云南边境地区,并且峰次多,虫量大。根据预判,迁入的情况可能会一直持续到8月的中下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北方的吉林省松原市,一种叫做“黄花刺茄”的入侵植物被发现,面积已达26800多亩。这种植物除了自身带毒外,还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人与其接触后,会有中毒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植物乍一看,就像是一片黄色野花。它是怎么传播的?除了已经发现的吉林松原,还有哪些地方有这类入侵植物呢?

黄花刺茄,也叫刺萼龙葵,从30厘米到70厘米是它的标准身高,全身除了花瓣和根部之外,密布粗而硬的黄色锥形刺。一般正常植株能生出20-30枝花序,每个花序10-20朵花,每个浆果内有种子55-90粒,一个成年植株可以产出种子1万到2万粒,繁殖能力超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花刺茄原本产于北美,目前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韩国、南非、澳大利亚已经都有分布。我国最早是1981年在辽宁朝阳发现了黄花刺茄,之后再吉林、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新疆、山西等地都有发现。在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花刺茄生命力强,不管是农村农田还是路边荒地,也不管是潮湿的沙土还是干燥的硬土,都能活得很“滋润”。黄花刺茄通过把根须扎到相邻植物根系中吸取养分与水分存活,它的枝叶扩展面积很大,还能抢占相邻植物的阳光,它对于阳光利用、代谢能量方面,能达到存活地区生物群落的最高点,可以说,只要有黄花刺茄存活,当地的其他植物就相对有了被压制的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花刺茄繁殖能力强,一株成熟的黄花刺茄浆果能带有上万颗种子,这些种子还能以随风滚动的方式散发出去。还会扎入动物毛皮、人的衣服、农机具等进行种子的传播,并且能够长期休眠潜伏。一旦环境适宜,就会与当地原有农作物、杂草争夺光照和水分,降低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黄花刺茄还是马铃薯甲虫和马铃薯金线虫的重要寄主,对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农作物,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如果发生在畜牧业为主的草原上,会降低草场质量,并伤害牲畜,尤其对羊毛产量及质量具有破坏性。黄花刺茄的毒素,主要集中在黄花刺茄的茎叶、心皮、浆果和根内,主要毒素为茄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针对黄花刺茄的防治,主要有4个措施。

第一个措施;加强检验检疫。对种植园林的苗圃和种植基地展开针对黄花刺茄的检查,并在海关和边境口岸,加大检疫力度。

第二个措施:人工铲除。这一措施主要在黄花刺茄生长4叶期之前进行。这时候进行人工机械铲除很有效果。如果没能在这段时间控制住黄花刺茄的生长,还有一次机会,就是利用黄花刺茄的花期。因为黄花刺茄的花期长,这时候很多种子没有成熟,用工具及时填埋、焚毁,是不错的法子。但注意黄花刺茄种子有很强的休眠性,在黄花刺茄生长过的地方,要及时给予标记,后续几年时间内,要进行观察和铲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措施:在公路或者荒地上,用紫穗槐,沙棘等植物,可控制黄花刺茄的生长。

第四个措施:农药消杀。黄花刺茄的防治,可以采用2,4-D(2,4-二氯苯氧乙酸)除草剂。这里要注意,针对黄花刺茄消杀,要选对消杀时机。黄花刺茄的秧苗期,对2,4-D最为敏感,如果是已经开花的黄花刺茄,对2,4-D就已经有了抗性。除了2,4-D,还可以采用三氯吡氧乙酸、氨氯吡啶酸和氯氟吡氧乙酸等激素类除草剂,能够对黄花刺茄起到灭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