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当时,他手持匕首,将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冲向了秦始皇。在很多人的眼中,荆轲都是一个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勇士。毕竟,秦始皇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姓嬴名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是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是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与秦始皇相比,荆轲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他本不是燕国人,而是战国末期的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但是,荆轲自幼喜欢读书,喜欢练剑,且为人慷慨,交友甚为广泛。当荆轲来到燕国的时候,太子丹的门客田光惊讶于他的才能,便向太子丹引荐了他。

秦国灭亡了赵国后,兵锋直指燕国南边的边界。太子丹担心燕国赴赵国的后尘,于是,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想要把秦国叛将樊於期的头颅和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进献给秦王,然后趁秦王疏忽的时候进行刺杀。太子丹虽然很想保全燕国,可想到自己与樊於期之间的情谊,实在是不忍心动手。

荆轲见状,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也是一个非常豪气的人物,不待荆轲多说,他便坦然引颈自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燕国督亢的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和高渐离等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于是,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后,图穷而匕首见。但是,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被秦侍卫所杀。

史书在描写荆轲刺杀秦王的过程中,并没有涉及到秦始皇身边的侍卫。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原文“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也就是说,按照秦国的法律,殿上的大臣是不能携带任何兵器的。那些手持兵器的侍卫都在殿下守候,没有诏令不得上殿。荆轲突然拿出匕首,秦始皇只顾逃窜。仓促之中,他来不及召唤持刀护卫。所以,护卫不敢上来帮忙,殿上的大臣只好徒手跟荆轲搏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信息:

首先,殿下卫士不上殿是属于秦国法律的规定,法律显然没有赋予他们紧急情况紧急处理的权力。因此,他们只能在殿下守候,不能擅自行动。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殿下士兵不能上殿。之所以这样规定,为的就是防止带兵器的护卫威胁到秦始皇,以此来保证殿内秦王的安全。所以说,士兵离宫殿是有一定距离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或许不知道殿内发生了紧急情况。而秦王仓促之下,来不及传令,士兵也无从得知。即使察觉到殿内的异动,也因为法律的束缚,不敢多做打听。所以,卫士很可能从始至终都处于毫不知情的状态。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就开始严刑峻法,擅自违反法令受到的惩罚十分严重。而且,在执法的过程中,经常有一种不通情理毫不变通的现象。商鞅自己逃亡的时候,就为此走投无路。赴徭役无论原因,误期必死,也就造成了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和刘邦的芒砀山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确定事情是否危险之前,不会有人擅动。即使知道了秦王身处危险之中,殿下的卫士也要权衡利弊,谁也不敢先行上殿,万一被治罪了呢?

这样来说的话,在荆轲刺秦的时候,并不是士兵们不愿意上前护驾。因为,当时秦律规定,如果没有接到秦王的命令,无故上殿者统统按谋反罪处置,所以,才无人敢上殿。在如此危机的时候,任何人都不敢上殿救驾。从中也可以看出,秦国大臣遵守律法到了何等的地步。

然而,正是因为秦朝制度过于严格,殿下的侍卫都深知秦始皇的苛刻,所以,才不会贸然向前拿自己的性命来赌博。在没有皇帝下令时,士兵不能带刀进入大殿。因此,士兵是受到了种种的限制,才没有去阻挡荆轲。

参考资料:

【《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战国策》、《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