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成阅读自学的习惯

在正常的学校教育之外,最好从小养成通过阅读自学来获取知识的习惯。一旦在年少时就形成广泛阅读的习惯,一般会伴随终生,将受益无穷,而如果没能在年少时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等长大了,迫于工作和生活压力,更不大可能。

我的整个青少年时代,能看到的大概只有三本课外书:一本像新华字典那么大的《毛泽东选集》;一本薄薄的《孙子兵法》;还有一本是杂志,叫什么名字忘了。当年看的那三本书感觉至今都有用,只可惜能看到的书太少了。前段时间看到高晓松的一个视频节目,他说他小时候家里最多的就是书,用手往墙上一比划说:“从上到下都是书,下面堆的也是书,小时候没事了反正就看书呗”,听了这话把我羡慕的不得了。

像高晓松从小靠自己大量和广泛的阅读,就获得极其丰富的知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化科技、军事艺术等等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不说别的本事,就光嘚吧嘚、嘚吧嘚在网上讲那些各种知识的视频小段,就非常红火。还有“当年明月”,从小喜欢历史,自己读了很多历史书,知识多了难免外溢,然后就想写写自己所了解的明朝历史,一发不可收,后来写成了那么几大本具有独特风格的《明朝那些事》,钱也没少赚。其他还有像有“最牛历史老师”之称的袁腾飞,有“文字鬼才”之称的马伯庸等等。要像这些人那样拥有如此之大的知识量,只有从小就大量、广泛地阅读才能实现。

最神奇的还是沃伦·巴菲特,巴菲特八九岁时就把他家的藏书读完了,十一二岁就把他爸爸办公室里的书读完了,十三四岁时放了假去他爷爷的杂货店干活,杂货店里有个书报架,放满了书和杂志,他一个暑假抽空就看完了。巴菲特如果对什么产生了兴趣,他就去图书馆把所有相关的书籍都找出来,进行阅读研究。读完高中后,巴菲特是不想去上大学的,他认为对他来说上大学是浪费时间,他觉得靠自己阅读来获得需要的知识已经足够了,此时,他靠从小打工、送报纸、做小生意,也已经积累了一些本钱,但由于他的父亲很希望他去上大学,而他又不想让父亲失望,所以才去上了大学。后来巴菲特当然也一直保持着每天阅读的习惯。

在孩子上小学之后,就可以开始给他们准备书和书单了,不同年龄段适合读的书也有所不同。应确保做到的是,每当他们作业做完了、没事了、无聊了的时候,能知道家里还有好多书没看呢。让孩子有看不完的书,还有另一种作用,就是让这种好的习惯、有价值的事去占领他们空闲的时间,以免他们去做一些无用的或不好的事情。

近年来央视的《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重新唤起了许多人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实在是很有价值的创举,当然有不少人是一直都喜爱古典诗词的,但是也有人质疑说,现在读唐诗宋词有什么用吗?即使从有用没用这个角度去考虑,答案应该也是肯定的,它就像是为生命、生活添加的一种“佐料”,使人的精神生活更有“味道”,也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层次,使人的心胸更开阔。从小熟读千百首诗词歌赋的孩子,将来应该不至于干出插队、霸座、别车、污言秽语这类丑陋行为。家里可准备几本“全唐诗”、“全宋词”、“三曹诗集”之类的书,引导孩子空闲时经常翻一翻、读一读,总是有好处的。

一般来说,任何家庭都有条件也应该为小孩准备上50至100本好书,比如50至100本世界公认的历史、哲学、科学、经济、传记、文学等方面的经典著作(应剔除不适合小孩读的小说),让他们自年少时开始,就有机会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智慧的滋养,这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这也是家长能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拿破仑在被流放期间,曾从他的藏书中为他儿子选出了400本书,准备将来让人交给他的儿子,可见他把这些书作为能给儿子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