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婚现象各地都有,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恶俗陋习假借“习俗”之名,迎合了某些人低级庸俗的心理,庸俗,低俗,恶俗,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以我们当地为例,多数情况是闹新郎的父母,将新郎的父母强行拉出,脸上涂满油彩,穿上精心挑选来的服装,再辅以马车、轿子等道具,让新郎父母将未过门的儿媳妇拉进家门或抬进家门。更有甚者,会将新郎的父亲扒光衣服,仅剩内衣裤,围观的人趋之若鹜,肆意羞辱,让人斯文扫地,颜面无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性格外向点的还好说,嘻嘻哈哈就过去了,性格内向的可就不好过了,真是娶房媳妇脱层皮。当事者还不能过分反抗,名曰“习俗”,儿子结婚是大喜事,老少爷们儿都来维护是给你面子,看得起你,自然越热闹越好,老一辈少一辈都是这样过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闹婚在我国自古有之。《汉书》上记载:“新婚之夕,于窗外窃听新夫妇言语及其动止,以为笑乐。”人们闹婚的初衷是好的,这种“笑乐”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首先,人们认为闹婚可以驱邪避灾,越热闹越喜庆,越尽兴越吉利,这样会让新人将来日子红红火火。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这种闹婚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性启蒙的角色。我国古时男女授受不亲,谈婚论嫁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直到成亲当天都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通过闹婚这种无伤大雅的形式,亲朋好友们善意地让男女双方能够充分接触,破除新人之间的紧张感。同时,“新婚三天无大小”,来宾无论辈分,均可逾越礼法,肆意玩笑,旁敲侧击地让新婚夫妻了解新婚知识,有助于他们的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种带着善意的民俗却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低俗化,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闹婚从习俗变成了恶俗呢?我认为,这种演变一开始是出现在个别人身上,他们或许出于某些方面的压抑,于是把庄严的婚礼当成了个人的娱乐,而婚礼现场人人都图个喜庆,图个吉利,对于他人以“闹婚”名义提出的无理要求不好意思严词拒绝,只能强颜欢笑半推半就,这给了他们闹婚的底气。有些地方半路上劫婚车,不满足他们的条件就不让婚车通过,人们图吉利讲时辰,谁也不愿意和这些另有用心的闹事者动粗硬杠,要什么条件给什么条件,打发他们满意好继续赶路。而许多围观者也是出于一种“看好戏”的心态推波助澜,这无形中助长了这种野蛮闹婚的“匪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朋友儿子的婚礼,朋友的儿子被他那些小哥们儿们打上眼影,粘上睫毛,配上假发,脱光了上衣戴一鲜红的乳罩,下面超短裙、高跟鞋,塞到汽车后备厢里去游街,他的手里拿一个小喇叭,汽车一边往前走他一边喊:“老少爷们儿们,我叫XXX,明天就要结婚啦,老高兴啦!”转了一圈回来,小伙伴儿们似乎还不解气,几个人一喳(cha)咕(商量),一叫号,就要把准新郎绑到电线杆上示众,正在拉拉扯扯,幸亏还有比较理智的,说:“别电着,安全,安全!”这才作罢。否则,如果真出点意外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想见,这位“受迫害”的新郎以后再参加那些小哥们儿的婚礼会有怎么样的作为,多半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此风会愈演愈烈,永无止境。

闹婚陋习,现在已经给一些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甚至有些年轻人提前产生了恐惧的心理。这种陋习,折射出了一些人心理阴暗、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甚至升发成了一个社会问题,长此以往将影响年轻人的健康成长,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同时利用法律手段予以严惩,净化社会环境,还婚礼一个喜庆、庄严、传统、美好的本来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热爱传统文化的小鱼,朋友们你们说我说的在理儿吗?小鱼和你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