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济南市标准化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要求,到2022年年底,形成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以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为引领、国家和行业标准为基础、团体和企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新型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有力支撑我市重大战略、重要规划和重点工作。

《行动计划》提出了四项工作目标:

(一)夯实基础,提升水平。深入推进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全面实现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有标可依、有标可检、有标可判”,企业和团体标准自我公开声明数量实现倍增,达到40000项;制定国家标准达到2200项、行业标准达到3000项、地方标准达到3750项,培育一批体现济南优势和特色的先进标准。

(二)培育主体,引领创新。制定国际、国外先进标准达到40项;培育制定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领军企业10家,培育制定国家、行业标准的领军企业100家,培育在自身产业发展中有带动作用的标准制定领军企业200家。

(三)搭建平台,强化支撑。增强标准制定话语权,争取承担国际、全国、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单位达到75个;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培育校企、院企实践基地10个;培育并发挥标准化服务机构作用,搭建国际、国家、企业、团体标准4类孵化平台。

(四)完善制度,打造样板。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试点评估制度,建设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达到180项,打造在全国、全省具有引领和示范效应的标准化样板;全面完成60项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实现完成数量全省领先目标。

在强化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引领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建设乡村振兴产业标准体系。把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聚焦济南市农业特色产业振兴搭建标准化创新平台、建设标准化示范项目、完善农业产业标准体系。推动制定农业种养殖基础、农产品商品化加工、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冷链运输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推动建立我市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生产性服务、农技推广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农村科技创业服务、农产品流通服务、农业信息化服务等标准。积极引导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和农户积极参与制定和修订相关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将种养殖先进经验、技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效益优势,带动我市优势特色农产品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大力推进农业重点产业标准化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标准化活动参与方通过平台匹配最佳标准,并按照标准要素应用先进技术、配置生产资料、管理生产流程、提供高品质服务,利用标准化活动管理优化农业产业生产关系,有效解决农产品品质一致性等核心问题。

建设先进制造业标准体系。紧密衔接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等战略实施和建设“科创济南”“智造济南”的工作要求,聚焦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量子科技、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完善“济南智造”标准制定和实施机制,推动有关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转化为“济南智造”标准,支持有关标委会、检验检测机构和行业协会等联合构建覆盖本领域全产业链的“济南智造”标准体系,助力产业链协同创新,促进我市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鼓励企业研发机构加强产业关键技术标准、新产品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提升技术标准的研发创新水平。支持龙头企业承担国际、全国、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我市优势技术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组织企业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工作,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引导企业制定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增强产业发展话语权。

建设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围绕“文化济南”建设要求,重点在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特色旅游、文化展览等服务业领域,制定一批服务基础规范要求和服务质量监测评价标准,打造旅游度假区、重点景区、星级饭店、旅游购物、旅游餐饮等标准化示范项目。围绕“康养济南”建设要求,推动我市医养结合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引导制定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实现产业规范化、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标准化建设,以先进标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专业化水平,加快研究制定现代物流、软件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标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支持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济南阳光家政服务标准化研究中心、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与运营,积极引导家政龙头企业开展母婴护理、养老护理、家庭清洁、家政培训、家政组织运营与管理等家政服务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与实施工作,促进我市家政企业提质增效。组织实施绿色餐饮标准、星级建设标准,积极创建星级饭店、钻级酒家、“绿色饭店”,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实现标准化发展;鼓励制定特色鲁菜标准,提升鲁菜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振兴泉城鲁菜品牌。推动智慧社区便民服务团体标准,提升社区服务业产业的标准化水平,支持社区便民服务体系标准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促进我市智慧社区服务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提升我市社会治理的标准化水平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完善政务服务标准体系。落实关于“一次办成”改革、“放管服”改革和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制定涵盖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等内容的政务服务标准体系,高标准建设国家政务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促进政务服务规范、高效运转。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54号)精神,实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试点工作,加快构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体系。引导制定政务服务领域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围绕数字政府建设,探索制定公共数据开放、数据管理、政务服务平台优化、政务云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济南市地方标准。

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通过标准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明确权责关系、创新治理方式,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民、兜住底线、均等享有。持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在示范(试点)建设的基础上,总结先进经验,引导制定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国家和地方标准。

提升城市治理标准水平。发挥标准战略引领作用,强化顶层设计,研究针对城市发展的标准化战略规划,系统、全面、持续支撑智慧城市建设。聚焦产业提升、营商环境、对外开放、城市治理、交通支撑、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综合性标准化工程,有效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加快城市管理、交通、环保、管网、防灾减灾、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智慧应用和配套标准建设。加强社区综合治理应用与标准建设,研究制定网格化治理相关标准,提升网格化治理水平。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围绕“生态济南”建设要求,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清废标准化建设,加快健全全市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形成服务绿色发展的标准倒逼机制。组织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等污染物排放、各行业能耗限额和安全生产标准,强化质量、安全、环保、能耗等标准的硬约束,倒逼过剩产能加速化解和落后产能加快淘汰。实施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工程,培育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推动完善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领域标准体系,提高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垃圾分类国家标准,研究制定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技术指南。

在提升我市标准化治理支撑能力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完善标准化法制建设。规范我市地方标准管理,制定我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完善我市农业地方标准管理规范。依法实施标准化管理,市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市标准化工作,市有关部门(单位)负责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构建统一管理、分工负责、高效运行、协同推进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协调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将标准化政策与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农业、商贸等产业政策深度融合,形成整体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政策合力。

搭建标准化服务载体。围绕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建设,深化对我市主要贸易国家(地区)及重点贸易产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搭建济南片区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指导和帮助我市进出口企业积极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推动我市相关出口企业采用国际标准,促进区域贸易发展。建设与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有效衔接的全市标准化公共服务云平台,实现标准化信息公开分享和分析使用。深入分析我市产业发展需求,研究制定我市国际标准化发展规划,培育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孵化器,加大对制定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加快制定一批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发挥ISO/TC306等国际标准化机构的辐射作用,带动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举办标准化会议、论坛、产业对接等活动。

强化标准意识和标准化人才培养。将标准化知识课程列入市委党校培训课程和各级政府领导班子理论中心组学习范围。支持驻济高等院校开展标准化人才培养工作,通过校团联合、校企联合加快建立一批标准化培训基地、实训基地,培养一批高素质标准化专业人才。加强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省科学院、省标准化研究院等国家、省标准化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各专业领域标准化培训,培养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技术、实践经验丰富的综合性标准化人才。广泛开展标准化学术交流活动,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责编:张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