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式礼貌”并不会让孩子变得礼貌,反而可能伤害他们。

执笔:张大猫

编辑:张大猫

定稿:欧阳比文

小时候最让我纠结的事儿,就是逢年过节家里来客人。

一方面,我很喜欢人多的热闹氛围,也能见到久违的亲戚朋友,另一方面,我又十分反感和他们的礼貌应酬,尤其是我妈喊我打招呼的时候。

后来和朋友聊起这个事,发现跟我一样对这种“中国式礼貌”反感的人不止我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可悲的是,很多人做了父母,却忘了自己当初的感受,依然在让孩子承受这些“中国式礼貌”带来的“难堪”。尤其是下面这5种“客套话”对娃的杀伤力可谓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叫人啊,咋这么不懂事呢!

“快打招呼啊/快叫人啊/来打个招呼!咋这么不懂事/没礼貌!”这是见到亲戚朋友的时候,家长对娃说的最多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家长说出这些话时,显然是对娃的表现产生不满了。

其实,这并非娃不懂事或者没礼貌,只是孩子认生了,孩子认生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现象。

这时候,家长越是催促,孩子会越“难堪”,只会让他更加焦虑,长此以往,越发害怕和人打招呼,最后进入恶性循环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该怎么做:

想要引导娃和对方打招呼,最好的方式是郑重的介绍双方,这样也给了孩子一个打招呼的“入口”,同时提供了一定的缓冲时间。

之后,我们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打招呼方式,即便是简单的“嗨”或者“你好”也没问题,并不会让对方感到不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叔叔/阿姨表演个节目,有啥可害羞的!

打完招呼,亲朋好友聊天说话时,在亲朋好友的“怂恿”下,不少家长又开始“起幺蛾子”了。“XXX快来,给叔叔阿姨演个节目!”

很多家长把这种方式看作是可以培养娃性格的大好机会,但实际上会让娃感到“羞愧”,有种“取悦他人”的感觉,而随即表演还会让娃觉得措手不及,并且感到“不被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该怎么做:

首先家长就应该搞明白“主动让娃跳舞”这件事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主意。对娃的负面影响完全大于正面影响。

其次,如果要是有客人提出,让娃演个节目,家长应该征询娃的意见,孩子愿意表演就可以表演一下,如果不愿意,就不要强迫了。

家长也可以这样说,“等到XXX的时候,娃在幼儿园会有演出,到时候再请叔叔阿姨看吧。”这样既不唐突,也给了客人台阶下,但凡有点儿情商客人都不会继续要求了。娃也不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差远了差远了,我家孩子不行的

如果孩子给客人表演了节目,或者娃平时有什么比较突出的特长,一般客人都会真心实意甚至有些夸张的夸奖娃几句,而多数时候家长都会下意识的否定。

在娃的成长过程中,孩子都会非常在意自己的形象,哪怕是父母不经意的一句否定都会对娃的自我意识产生伤害。

我们当然知道家长的话可能是一种谦虚,但是孩子不一定明白,会因此感到伤心,甚至变得不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该怎么做:

面对客人的表扬,家长可以采用这样的回答话术,50%感谢,30%肯定,20%期待。

感谢就是代表自己跟娃对客人表示感谢,谢谢对方的赞扬;肯定是指对于娃“被表扬原因”的肯定,积极的认可;期待则是指父母本身表现出对于“娃将来会越来越好”的信心。比如当客人说你家娃舞蹈跳得很棒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回答,

“谢谢你对XXX的肯定,孩子要是知道了你这么夸她一定很高兴(感谢),XXX这段时间练舞练的很勤奋,确实挺有进步的(肯定),我想以后XXX还能更好,对得起您的表扬(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XXX是真不错,我家娃就差远了!

当大家聊的热闹的时候,自然都会提到自家的娃,这时候有些家长一是出于礼貌,二是为了鞭策自己的娃,很容易就会脱口而出类似的话,“你家XXX是真优秀,我家娃就差远了!”

你觉得你只是在谦虚客气,但对于自己的娃来说,这些话其实伤害很大。甚至丝毫起不到鞭策的作用,只会让娃感到压力巨大,对亲子关系的建立也丝毫没有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该怎么做:

夸奖别人家的娃就直接夸奖,不要带着贬损自己的娃,如果想让娃进步,更需要的是正确的学习方向,与孩子一起进步,或者咨询一下别人的成功经验后和孩子分享。

最主要的是,你得让娃感受到,你对他努力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就不能让着点儿弟弟/妹妹,一点儿不懂谦让呢?

尤其在人多聚会的时候,亲朋好友很可能会带娃来参加聚会,这时候娃和娃之间出现冲突摩擦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了。

这时候家长很可能脱口而出“你就不懂让着点儿弟弟/妹妹?一点儿都不谦让呢!”这种一味的强调“谦让”,很可能给娃造成安全感缺失,也不利于娃“物权意识”的建立。得不偿失。

▼家长该怎么做:

如果孩子不想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这是非常正常的事,跟谦让不谦让挂不上钩。家长在处理这种“冲突”的时候最好平心静气的和娃沟通,而不是以年龄为标准衡量双方。

家长可以先做好,然后再慢慢地引导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弟弟/妹妹抢了孩子的玩具,父母在引导时应该先这样说,“我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可是弟弟/妹妹也很喜欢。你可以先让他玩一会嘛?毕竟他只能在这里玩不长时间。”

“你不用担心它会被抢走或者会坏掉,如果被抢走了我会给你要回来,如果它坏了,那么我再给你买一个一样的,你觉得怎么样?”

最后,父母还要给娃一个解决方案,“现在你让弟弟/妹妹先玩一会儿,我带你玩会别的。”这样有了替代方案,孩子也就比较容易妥协了。

锦鲤妈咪有话说

教育孩子懂礼貌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中国式礼貌”并不会起到好的作用,相反这种教育方式反而会影响孩子,找到合适的方法引导教育孩子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