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环境治理线上公开课第七期,由成都市乐芙公益服务中心的刘倩主任与大家分享,在成都的案例中如何组织和培育社区志愿者队伍。

如何组织和培育社区志愿者队伍

——以成都天府新区某村为例

1.基本情况

平安家园志愿者团队介绍(2017年11月至今)

发起人:成都市乐芙公益服务中心

人员架构:从项目开始的8人扩充到后来的11人,后来新成员又有不断加入。架构则为队长一名,还有小队长和负责物流、财务、记录等工作的人员。队长的工作主要负责总的统筹和管理,工作直接对接小队长。小队长则负责对接不同的志愿者成员。

主要工作:每月义务进行社区内清洁活动,定期开展面向社区群众的环保宣传工作。

目的:改善环境,享受更好生活。

相关成就:在环保方面,有规范的垃圾台账,成员一直在积极进行垃圾分类、厨余堆肥的工作,开展了污水治理示范、废弃物管理示范、社区宣传等活动。在社区治理方面,完成了公共空间建设和社区道路修缮等工作。

2.志愿者团队的成立

起因

平安家园志愿者团队的成立是一次偶然、却也必然的事件。

2017年9月,乐芙到一个村子做踩点调查工作,到了饭点却没有人客气表达邀请吃饭的意思。对于做农村工作的队伍来说,被老乡邀请吃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农村的社会关联性相比城市要强得多。但是,这一次的“吃饭困难”却引起了乐芙对这个村子里变得薄弱的社会关联性的思考。

“吃饭容易”和“吃饭困难”的村子有什么差异?

传统乡村,依靠血缘、空间和时间作为社区凝聚的要素,确保了乡村社会的关联性很强。集体的生活方式与环境,使得农户与农户之间交流甚多,集体意识较强。

而现代乡村,这些要素已经不见了。距离城区近,人均收入高,种植已然不是唯一的生计来源。因为村子里很多人进城打工,思维变得活跃,知识水平也很高。这就导致了人们对于村庄的集体记忆是空白的,市场成为了建立社会联系主要要素。

所以,现代乡村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也越来越弱。相比传统乡村很强的集体意识,现代乡村的家庭意识更为突出,公与私的界限明显,表现为乡村的原子化。乐芙的问题,从“吃饭困难”,自然过渡到了“乡村再组织”。

组建

为了“乡村再组织”工作,乐芙借助已有的组织架构---村委,村委找到队长,队长找到成员,村委开了一个短会。而参加短会的成员,则是平安家园志愿者团队的元老级人物。

这也是平安家园志愿者团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安家园志愿者团队的元老级人物和第一次会议(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区简图(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志愿者团队成立之初,成员对要做什么事、怎样做,比较迷茫。乐芙让每个志愿队成员画了两张图。

一张图表示一年以及一天中,大家忙和闲的时间。第二张图则是社区简图,标出了大概的区域以及一些重要的点位。

时间表,让大家对村民的生活节奏和时间有了一定的掌握。社区图,呈现的理念是要有对话的焦点。有了这两张图表,乐芙和志愿队的沟通也进一步深入。快速互相了解,获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之间的关系也从陌生人变得熟络起来。

行动

乐芙请志愿队成员一起做了一次社区调查,志愿队成员用了三个月时间挨家挨户收集信息,寻找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找议题(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在完成对所有农户的访查后,最终汇总了三个问题:路窄需要扩宽,想要有一个坝子跳广场舞,垃圾处理问题。就是三个词:扩道路、修坝子、清垃圾。

由于人力和资源有限,这三个问题需要一个一个解决。在选择议题的讨论会上,乐芙给志愿者团队提出了三个原则:做自己能做的、做大多数人感兴趣的、做大多数人收益的。

最后大家确定为先“清垃圾”。而在行动之前,又让志愿者再去收集了下其他村民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记录(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在又一轮的沟通和讨论后,最终确定了志愿者团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徐家堰塘(池塘)周围长期以来倾倒的陈腐垃圾。

这里的垃圾,村委之前有请过第三方公司来处理,却被对方拒绝了。而志愿者团队,八个人,两个小时完工,穿着胶鞋,三轮车拉了满满三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理前(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理后(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此次活动后,大家就定下来每月清理社区内的垃圾两到三次。

慢慢的,小朋友也加入进来,黄马甲也成了一道风景线。以前乱丢垃圾的开始装袋扔了。以前习惯丢水塘里的,也没好意思再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期社区垃圾清理(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垃圾台账(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图片中是一本垃圾台账,乐芙从最开始就推动队员自己做记录,里面清楚地记录了每次清理活动的垃圾量。

3.组织建设三部曲

良好的组织建设、有生命力的组织应该具有与外界互动的独立能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化。

就如同我们的手机,点一下就能出现自己想要的内容,一个简单的触碰动作,手机就通过原件以及电路实现了运转,理想的组织化应该像手机的运转一样。

所以,组织建设可以被总结为见成效、组织化、自运转三部曲。见成效是序曲,组织化是展开,自运转是升华。

见成效

第一步,见成效。这是组织化开展非常重要的铺垫,后续成功与否,第一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见成效阶段,乐芙的协助作用是重要的、明显的。当志愿者团队成员基本上实现了充分协商、达成共识、集体行动后,乐芙就在慢慢退出。

在组织化阶段,乐芙则给志愿者团队提供了两类与外部互动的机会。一类是协调了外来机构参访,是和他们一样的组织,社区队伍,大家有很多共同的话题,交流起来没什么障碍。

让志愿队做参访接待的目的,是要再次助推志愿队增强团队凝聚力,并且在实战中让团队内部产生适合成员特点的分工协作方式。四次参访接待,从参访路线设计、到点位简介、到讲解内容,再到现场接待、秩序维护等等,全由志愿队自己协调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访接待(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访接待(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组织化

第二类是与像乐芙一样的社会组织(成都根与芽)互动。

这样的互动,目的是为了推动志愿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需要,看到外部的支持资源,是为了在自运转阶段做更加充分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成都根与芽互动(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成都根与芽互动(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提到组织化,基本上都会想到制度管人,但是可能会遇到出现无效的制度,无效的分工,或者事情做了但总是达不到效果的现象。

而在这个案例中,并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基本上采取了两条策略,制度内容从志愿队内部,具体的管理细节,无论是活动还是分工,都从团队内部产生。这个是大家都在遵守的,如果有人做不到,就一定不会写出来。

另外是目标一定要可及、可实现,不要定一个达不到的目标。从外部而言,当志愿队主动性强时,乐芙则一定会弱,弱不等于不存在,乐芙总是在问问题,把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抛出来,让大家讨论。对于他们的讨论决定给与了充分的尊重,一定要相信他们是了解自己的,他们给出的方法一定是有他们的道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安家园志愿者团队运行制度 2018年11月版(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这个修订于2018年11月份是第二版管理制度,有了明确的目标、人员构成,活动已经从最开始的一句话已经变成了六条。现在这个制度上的人员和活动内容又有了修订。

自运转

建立适用于团队的组织制度并且开始与外部互动后,志愿队也进入了组织建设的第三部曲--自运转。

在自运转阶段,平安家园志愿者团队终于解决了成立之初面临的另外2大难题--扩道路和修坝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坝子之前(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这个地方相当于社区的门面,几条主路交汇的地方。但因为是集体用地,所以就被默认为丢垃圾的地方,也是当时入户调查时候所收集到的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单单是志愿者团队在这个地方的垃圾清理了三次以上。

为了解决问题、改善现状,志愿者团队把这个地方进行整体改造。在一次街道领导偶然到现场的会议中,志愿者团队直接表达了坝子改造的重要性,而领导也看到了志愿者团队工作的成效以及社区发生的变化,当场就决定,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街道领导的修坝子圆圈会(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然后政府出钱,志愿队出方案,村民参与修建。

志愿者团队成员做了规划图,做了分区,有休闲、议事区域,和停车区域,还规划了一个四分类垃圾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坝子规划图(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坝子工作完成后(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在自运转这一阶段,组织和组织之间构成了更大的结构。

从空间改造这问题出发,按照行政的方式,村民需要一层一层的向上汇报。按照网络、自组织的方式,与问题相关的力量会形成一种散布式的结构。因为圆圈会,直接相关方都直接和问题发生了关联。社会组织通过与直接相关方的关联,也和问题联系了起来。

另外还有一重关系,就是政府购买服务中的第三方建筑公司。虽然,起初的理想是村民自己出方案,自己进行修建,由于管理上的要求,最后还是变成了政府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坝子的组织类型(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在“扩道路”问题上的组织方式,是一次完美的志愿团队自组织。在没有向外界要一分钱,也没有利用政府力量,志愿者团队主动的完成了道路急弯的修缮工作。

相比“修坝子”,此次在行政方式上没有行政关联,也就是没有来自政府的帮助;在网络方式上没有社会关联,也就是没有社会组织的动员。完完全全是村子里的志愿者团队和村民自发、自组织进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扩道路组织类型 (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扩道路之前(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图中所展示的是村子里的一个急弯。在修缮前的一段时间里,单单志愿者在村子里的几个急弯处抬车就抬了三到四次。

由于马上过年了,政府立项来不及。所以,志愿者团队和村民自发的贡献力量,解决了道路修缮问题。周围拆迁遗留的旧砖、志愿者团队成员的家属都成为这次项目的物力和人力资源。道路附近农户也支持补路,所以连占地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路修缮工作(图片来自成都乐芙)

4.组织建设总结

①. 信任与尊重。对于当地志愿者团队的讨论决定给与了充分的尊重,一定要相信他们是了解自己的,他们给出的方法一定是有他们的道理的。充分尊重和信任你的伙伴,给他们发挥的空间。

②. 一群人一起做一件有成效的事情。目标一定要可及、可实现,不要定一个达不到的目标。

③. 谁在谁的地盘做谁受益的事情。作为外部机构一定要理清楚这一句话,及时入场和退场,有助于实现志愿者团队和社区治理的自运转效果。组织培育的目标一定不是满足我们自己的私人愿望。

④. 以问题为导向,发动网状结构/网络中各相关力量参与其中,实现目标。组织一定要具有开放性,并且能够以问题为导向,联动多利益相关方来实现目标达成的。无论是环境治理还是社区治理,在最后100米中,治理的逻辑就应该是共建共治共享的。

案例的发展源于乐芙由“吃饭困难”引发的乡村再组织,志愿者团队则是要解决社区内的环境问题。

志愿者团队做着做着就有了自己的组织化形态,到了最后发展到可以自我自运转来解决社区问题,乐芙则可以渐渐退出,给他们更大的空间,给他们则是专业的工作方法的支持,而乐芙做项目规划、实施和评估的方法策略。

在整个案例呈现中,组织建设过程,是自我和他者在互动中互惠共生,双方都得到发展。

本篇内容根据以下资料整理而成:

《如何组织和培育社区志愿者队伍》直播及PPT

成都乐芙公益服务中心 刘倩

成都市2019年城乡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行动
居民参与社区环境治理能力提升项目

主办单位:成都市民政局
承办单位: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

- 本期分享到底了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