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熠熠生辉的战旗,凝聚着昨日的光辉与荣耀,也召唤着未来的责任与担当。8月上旬,芒果TV出品,湖南都市频道承制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特别节目《战旗美如画》芒果TV、学习强国联合播出后,得到观众的一致点赞。节目从100面荣誉战旗中选出最有代表性的7面战旗,记录战旗下的7位人物,如“白云山英雄团”杨晓琨、“硬骨头六连”赵松、“尖刀班长”林思琦等,展现中国军人战斗的风采。

本期选编了两期节目编导的拍摄手记,从白刃格斗英雄连“狙击枪王”孙兆辉的故事,及新兵刘鑫如何从一个稚气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营铁血硬汉,人们当能从中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才能让鲜艳的战旗永不褪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岁新兵,未来可期

——杨玉洁 谢栋 刘思俊

这一次采访的对象是一个18岁的新兵。为了跟拍了解他的生活,平均年龄30岁的摄制组连续23天进入军营体验了一把“新兵”的生活。

18岁的刘鑫是“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最小战士,他每天早晨4点起床,晚上10点熄灯以后继续理论学习或者体能训练,通常12点睡觉,睡眠时长4个小时,他说有时候太累或者受伤了,真的起不来,他会告诉自己,想干总有办法,不想干总有理由,一旦心怀侥幸想偷懒,有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连续几次下来就会变成自己都不想看到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岁的刘鑫充满斗志,不畏惧任何磨练和摔打,一场连旗争夺战,他需要冲过两段陡峭的山坡,突破老兵的重重阻拦,完成战车碾压、泥潭对抗,穿越火障,最终才能靠近连旗,与对手展开正面争夺。根据日常训练成绩,指导员初步估算整个过程可能耗时25分钟,这宝贵的25分钟不长不短,却极大地考验着拍摄调度。30岁的我们自认体力不够跟不完全程,为了确保摄像体力,我们将摄制组4人进行明确分工,1人负责航拍保证全程录制,其余3人每人跟拍一小段形成接力。我们对场地进行了再三熟悉确认,并制作出详细的拍摄路线图,然而拍摄的结果大大出乎意料。整个过程,刘鑫用时短短5分钟便结束了战斗,我们摄制组一行气喘吁吁跑得嘴唇发白,最终都没能跟上节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岁的刘鑫每天早晚两次体能训练,负重5公里山地越野,32个引体向上,200个仰卧起坐,作为全连年纪最小、身高排名倒数第6、体格最瘦弱的新兵,他入伍之后学会的第一个词是“被保障”。所谓“被保障”,就是跑得快的人用背包带拖着、拽着甚至捆着跑得慢的人,一前一后一起跑,而刘鑫就是那个长期“被保障”的人。为了摆脱这样难堪的印象,疫情期间他硬生生练出了满身肌肉,原本最害怕的跑步,现在他说自己可以一直跑。他凭实力从各个项目“被保障”冲进了全面发展“尖子班”。

18岁的少年简单质朴,无论何时叫“刘鑫”,他总是特别认真地大声答“到”!无论你是否目光所及,他的身姿始终像一棵挺拔的树。他喜欢“出公差”,“出公差”是利用休息时间去炊事班帮厨或者除草,他说小的任务不爱干,大的任务便干不好。他说在连队,每个人都有一个强项作为自己的代号,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拉单杠多,他也希望有一个代号,在某些时刻会被人想起,如今,他的代号是“进步”。

选择一个入伍9个月的新兵作为拍摄对象,并不是因为他足够突出、足够厉害、足够强大,反倒是这些不被人知的细节打动了我们。通过23天的切身体验,我们明白:18岁的他想当尖兵不是件容易的事,突破自我从来不是轰轰烈烈一朝一夕,而是日积月累点点滴滴的细节养成。

18岁的少年,未来可期。

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易杨

在特种部队驻训地拍摄近一个月,离开大山返回城市途中,看着城市的自由与幸福,大脑中不停地闪现着一个概念,突然觉得这份安宁是从未有过的美好,要不是有山中这群可爱的军人远离家乡,与世隔绝,我们怎能享受这份祥和与繁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刃格斗英雄连”诞生于抗日烽火中,前身是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25团8连。在百团大战中,连队士兵与敌方拼死肉搏,胜利完成了保卫团机关的任务,打破了八路军拼刺刀拼不赢日军的“神话”。

年仅26岁的孙兆辉,是万里挑一的南部战区“南枪王”,作为白刃格斗英雄连的新任代理连长,他对情感的木讷与对军事的执拗这样特色鲜明的个性感染了我,平时不善言谈的他究竟是怎样成长为“南枪王”的?他到英雄连队短短半年时间,身上又背负着怎样的压力?特种部队到底是怎样独特的?对于这样优秀的连队以及优异的人才,我决心不按照传统模式去创作节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化加记录式的手法,将特种兵平时的训练放入一场胜负未定的实兵对抗演练中,这样就有了人与事的冲突,而不是像传统模式,一开场就知结尾,毫无悬念。同时,为了加强戏剧性,设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将原本由12名特战精英组成的特种小分队,改为6名老兵和6名新兵进行组合,这样特种小队就有了更多的元素与故事。

大家虽然很辛苦,但也有兴奋。这种剧化拍摄方式,不论在镜头拍摄手法上还是人物表现力上,我们都要真实与戏剧兼顾,一场小的模拟对抗演练,至少要完完整整拍摄三遍以上,多的甚至五六遍,为的就是要将特种部队最好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负重25公斤,3公里武装越野、粪坑格斗,经历一周魔鬼训练的孙兆辉再次带领队员登上实兵演练场,通过崖壁滑降,避开常规路线,秘密渗透,紧急排雷后成功完成解救人质的任务。面对敌军源源不断的攻击和弹药的消耗殆尽,突击队展开白刃格斗,将先辈的精神发扬光大,成功地完成此次考核。

在野外军营拍摄了20多天,每一名战士面对各种艰难挑战,都从不怕苦,更不怕死,他们的信念坚如磐石。但他们也都是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最小的只有19岁。这群年轻的战士,时刻准备着奔赴战场,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也绝不退缩。因为特种作战,从来都是深入敌后,孤军作战,危险系数十分高,每一名特种兵都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每一名战士都是一把永不卷刃的刺刀,无论面对怎样急难险重的任务,他们都能不惜一切,圆满完成任务。因为,白刃格斗英雄连的连魂,就是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盛伯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时政记者出身的电视人,李越胜这几年站在湖南广电都市频道总监的岗位上,居然佳作频频,带领一个纪录片团队,出落成为了一个现代军旅纪录片大家。且不论湖南卫视和芒果TV正在热播的七集军旅纪录片《战旗美如画》,近几年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陆续推出的《我爱你中国》《我们站立的地方》等军旅题材纪录片都让观众们印象深刻。

印象一:影像让你耳目震撼

说实话,军旅题材的影像作品,在节奏的表达上的确有一定优势。军人的队列、兵器、训练,甚至炮火与战斗,都可以用硬节奏表达,通常来说军旅片都会让人有种淋漓痛快的感受。但是,如果这种硬节奏使用多了,久而久之,会让观众麻木甚至排斥。而李越胜会软硬兼收,可让细软情感溶于强硬气质,让铮铮铁骨植入片片柔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战旗美如画》第一集,片头过后的第一幅画面就让人震撼:镜头从磅礴多彩的大雪山拉开后,倾斜70度的雪坡上,只有几个小黑点在蠕动,很是神奇。然而,镜头马上切换——齐腰深的雪中仰行的是西藏军区某部侦察连长杨晓琨。接下来的一组更让人震撼,横空移动的广镜,让人领略到美丽多姿的雪域高原。而切入的特写,是军人半身埋在雪中午餐,即雪砣和压缩饼干。这种视觉和心理的串联,无论是视觉反差,还是审美反差,带来的强节奏和强冲击,无疑引起受众内心的震撼。

印象二:故事让你情绪万千

这么多年来,只要写军人的影视作品,往往都有妻子、婚假、父母而引发的故事,这些虽然都是真实故事和真实情感,但如果用得多了,就有落入窠臼之感。如何在普遍的事件中挖掘更深的生活情感,这对于军旅片编导而言,也是对自身极大的挑战。李越胜团队制作的军旅片《我爱你中国》中,有一段情感故事给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这个故事来自于中印边境某营,宁乡籍营教导员周宇锋接到上级紧急电话,30分钟后带足7天的干粮以及全套枪械,率队执行一次秘密军演行动。出发前,这位即将做二胎爸爸的军人,先后拨通了待产妻子和大女儿的电话,丈夫或父亲一反过去的习惯,也没有了往日的嘻嘻哈哈,不管他说什么,妻子和女儿都知道了,丈夫或父亲又要去执行一次特殊任务。

这段故事通过军人的电话以及妻女的事后回忆,把周宇锋坚守雪域边防20年,与妻儿团聚不到几个月的情感故事描写得更为真实,更为深刻。特别是妻子在电话中含泪告别即将出行的丈夫“等你回来做爸爸”,更为感人至深。

印象三:哲理让你昂头思考

军人有军人自己的哲理,但军人的哲理不是低头思索,而是昂头思辨,这是我看完李越胜军旅纪录片后,对军人的又一新印象。

李越胜团队的军旅纪录片,解说词及人物语言风格质朴而富有理性,壮阔而富有节奏,细腻而富有情感。如纪录片《战旗美如画》第7集,记录了南部战区某旅友谊关雷达站一段新兵入连队仪式。在这场仅有几位官兵,而富有仪式感的场景中,指导员聂灵杰的主题讲话,给人启迪与思考。他说:“在你们脚下这片不足0.07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就曾遭遇过300次多重型炮弹袭击。在你们面前这部雷达方舱,就有536个弹孔,曾经就有一名战友牺牲在这里,这就是钢铁雷达连的由来。”接着,战士们昂着头,挺着胸,用军人的节奏与气势高呼:“我们雷达兵的兵魂就是人在阵地在,人在天线转,人在情报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聂灵杰和战士们的这番话不多,词语也简洁,但信息量很大,哲理更深。它告诉新战士,我们的战场很小很小,只有0.077平方公里,但我们的战场也很大很大,曾经承受过数百发枪弹的打击。而且,我们这些小小操纵员,却连着司令员,可见兵魂和军魂,筑成了中国军队的力量与信念。特别是这组画面紧接着出现了一幅大型红色标语牌“钢弹摧不倒,糖弹打不倒”,这就更寓示了一个优秀的雷达兵不但通天,而且接地,不但要有军人的斗志,而且还要有军人的意志。

李越胜团队制作的军旅纪录片,不但有好的视点,好的细节,还有好的思考。纪录军魂,是他们的最爱。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 | 夏桑

审核 | 水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