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北人天津人相比,谁更能说?

听到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是这还不如问我“什么是幸福?”呢!

相比前者,我觉得这个问题更容易回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东北人天津人,都是宇宙的幽默使者,天生的语言学家,如果说是老天爷向人间播下了语言天赋的种子,那东北的黑土地和天津的盐碱地里,一定都撒了不少尿素。

论白话,天津人和东北人真的不分伯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论打架,天津人肯定不是东北人对手

天津人能说,与这座城市几百年来码头文化、商业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作为出入山海关、沿运河南下的必经之地,天津自古南来北往的客商不断,而天津人为促成交易自然会与他们攀谈,久而久之天津人变得能说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东北,首先是民族结构复杂:西部北部有蒙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东部有朝鲜族,南边有满族…这些民族基本上都是游牧民族,一落生就能歌善舞,唱着《小拜年》就从娘胎里溜达出来了……

这个地区的种族特长,就已经赋予了东北人民天然的社交天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东北自然条件恶劣,往东北跑的都是迫不得已的(相对于东北而言的)南方人,比如前些日子去鹤岗三万块钱买房那种经济基础的大兄弟。

恶劣的环境和生存条件,使这些人在东北迅速相容、抱团;而各地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也在此相互交织影响,比如东北话里的“磨即”、“磨叨”,“(瞎)勒勒”就是来自满语的“moji”、“moduo”、“leolebi” ,由此,便奠定了今天的东北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东北人为什么能说呢?

这其实和天津人一样,都是长期锻炼出来的结果。

你说东北那噶哒大冬天的零下二三十度,谁脑子有病愿意出门瞎转悠?都围着炉子烧热炕,乎俩地瓜练练扯犊子不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了,虽然我们知道了天津人和东北人能说的原因,但他们制造幽默的手段完全不是一个路数,毕竟能说和怎么说是两个概念,他们虽然在搞笑程度上不分伯仲,但招式上却各有千秋。

咱们天津人的幽默,大多源自语言口头表达上的内容,极尽讽刺之事,这同样也是相声制造包袱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比他强他讽刺你,你不如他还讽刺你,没有目标了就讽刺自己。反正自嘲是天津人最常用的手段,更是天津人语言抗击打能力的锻炼方式。不信你看天津人平常说话,挨两句骂是真不当回事,没准遇到对方骂的有水平、合辙押韵时还会告诉对方:

“等会等会,再说一遍,我记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这话一点没夸张,都是身边天津人发生的真事,天津人这种对损人技巧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远超过被骂带来的委屈跟愤怒……

当然,如果对方骂的没什么水平,那天津人则更不会当回事,抓着对方的破绽口吐芬芳,让人毫无招架之力。

所以,有的人会觉得天津人嘴坏,其实那是你不懂,也接不住话茬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天津人而言,他们把损人视为玩儿,很愿意找个对手切磋,挨骂也当一乐,就这么识逗。何况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听郭德纲在台上骂人?就是因为天津人可以很自然的把骂人和幽默融合在一起。

这叫什么?这叫攻守兼备,寓教于乐,听着那才叫痛快,过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人的日常:损人。

这是种乐趣

你损我,我损你,天津人的幽默感就在这么一来一回的过招中体现出来。

天津人的幽默,源于津味生活又回归津味生活,一直在一个固定圈子里打磨锤炼,外人看来一个特别搞笑的包袱,其实在天津人的眼里,早就已经是最基础的用词或结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天津人的这种幽默,层次多,后劲大,但很难脱离天津这片地域和群体生存,只要一破圈,那这种津味幽默准变味儿,最终随着天津人口的稀释逐渐被人忘记。

就像很多濒危动物,一旦数量小于它们能够繁殖的最低值就会宣布灭绝一样,他已经失去了能够传承下去的最低个体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网上很少有人去评论津味幽默的底层逻辑,因为这个东西实在太难和外人讲明白,甚至天津人自己都说不清楚,但这其实才是天津语言文化中最深厚的沉淀和积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上的人说天津人“哏儿”的,一般都是在强调天津话好听,当然天津话也确实真哏儿,抛开对文字的驾驭力,天津话的语调之刁,就好像这种方言天生就有种气魄,说出来就像在挑战你。

好好的小清新动漫《你的名字》,在天津会变成 “你叫嘛”,问候中带着一丝质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林外传》里的一段告白,吕秀才用普通话求婚就很平和:

“芙妹……你,你,你能不能嫁给我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说天津话的燕小六求婚则是大上大下,大开大合:

“小 ↑ 郭 ↓!嫁 ↑给 ↑ 我 ↑ 怎 ↓ 么 ↓样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小郭羞涩的反应你就明白了 —— 天津话,确实容易让人沦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东北式的幽默和语言,相比于天津则友善的多,学习难度也要低一些。

最直观的就是,不论哪里的人模仿东北话,音调都能拿捏的八九不离十,而让这些人学说一下天津话,就立刻成了车祸现场,每次听到外地人说“姐姐”是“结界”,天津人都会起一身鸡皮疙瘩。

东北人的幽默特点,其实用一个字形容,就是“丑”。

这个丑不是贬义词,也不是说东北人长得丑,而是滑稽扮丑,让人出丑,这种东北式的幽默很浅显,很通俗,但也很火爆,观众不需要动脑子,就能GET到其中的笑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别看广袤的的东北大地上吹着西伯利亚的寒风,段子手却能在这种恶劣条件下疯长。我们每年看的春晚,基本上都是东北笑星联欢会:宋丹丹,赵本山、黄宏、巩汉林、范伟、潘长江……全是东北人,这和东北式幽默的通俗特性密不可分。

你让马志明上台来个“念疃,抛山”,外地观众他不明白这里的事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算不上春晚,仅仅是一个身陷牢狱的东北人,也能凭借“扮丑”的手段,横空出世,一招钻石星辰拳,大力才能出奇迹。

老梗“大力哥”

不仅语言、段子有着直抒胸臆的特性,他们还善用肢体动作,比如赵本山的小品中经常装作摔倒,斗鸡眼。而天津的日常幽默以及艺术创作中少见这种“出洋相”方式,相比较起来要含蓄的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肢体语言这种形式,比语言幽默更加直接,它不需要你去接收、捕捉和破译转码,就更容易被不同的人群所接受,幽默传播的范围也就更广。

反正东北味的幽默就是无差别攻击,老少咸宜,这一点真的让天津人羡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谁能说,谁不能说,不挡吃也不挡喝;谁更哏儿,谁能扯犊子,分出高下也没人给咱发奖金。

讨论这个问题,无非是比较一下天津和东北幽默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只要能给人民带来快乐,谁上不是上啊?

内容由天津人(tianjinren88)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