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王兴都对《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推崇备至,甚至做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这本书直接影响了王兴的竞争观念,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对业务和竞争的看法,他认为不要期望一家独大,也不要期望结束战争,所有人都要接受竞合才是新常态,同时,他认为太多思考边界和终局是错误的。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程维很早就在微博上推荐过这本书,并十分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对王兴、程维的影响,在美团和滴滴的发展上也有所体现。

7月30日,在沉寂三年之后,美团又吹响了进军网约车行业的号角,此次的目标是在主流城市抢占10%以上的市场份额,手段还是老章法,打补贴。从在模式上尝试自营,到无力承担亏损而中断发展,后又转型做聚合模式,美团的网约车方法论一再改变。

其实比王兴、程维在网约车行业,再次捉对厮杀更值得关注的是,深受《有限与无限的游戏》影响的二者,在滴滴和美团的新业务扩展方面,采取了画风迥异的方法,即美团的以获取流量为目的,滴滴则从出行业务向外延伸。

随着近日美团收购滴滴的消息再次甚嚣尘上,崇尚“无限游戏”的滴滴与美团似乎即将迎来游戏的终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团、滴滴的“共性”

据界面等媒体的消息显示,近期美团正在频繁与其出行供应商接触,计划加大对用户的补贴,“每一单可以获取20%-30%的优惠,补贴时效直到达成份额为止”。这意味着,出行行业的价格战将在所难免,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在三年前的那次网约车大战中,美团最终因无法承受“烧钱”,而提前鸣金收兵。在上市后,美团调整了网约车战术,在自营方面仅保留了南京、上海两个城市,其他城市变为与高德相同的,为出行供应商们提供流量的聚合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起来转型做聚合模式的美团打车业务,在美团内部的地位似乎有所降低,但从再次动用补贴的动作来看,美团对出行市场不仅有着非同一般的执念,还摆出了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

出行市场的前景固然可观,但这并不是促使美团不愿放手的根本原因。

如果说滴滴做外卖有些被迫应战的意味,那美团做网约车则是不得不为,因为一直以来支撑美团不断发展的各项业务,总体上虽然已经实现了盈利,但增长空间有限已是摆在明面上的事实。

以2019年为例,美团全年的总营收虽然创下新高,达到 975 亿元,但增速却出现了大幅下滑,从2018年的92.3%降至2019年的49.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柱业务“外卖”的表现与总营收相同,营收规模从2018年的381亿元扩大至548亿元,增速则从2018年的81.4%降至43.8%。

比营收增速更能体现美团当下情况的,是外卖的交易笔数。2019年美团餐饮外卖的日均交易笔数增长 36.4% 至 23.9 百万笔,在2018年这项数据的增速还高达56.3%。

无论是外卖业务的营收增速下滑,还是交易笔数的增速下滑,都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团的支柱业务增长已经开始乏力,这正是美团四处出击的根本原因,其中自然也包括进军网约车行业。

实际上,在进入出行行业之前,美团对新业务的探索就早已有之,其中最具代表性,成果最突出的,就是酒旅业务。美团2019年全年的毛利润为323.2亿元,酒旅加到店业务就贡献了其中的60%,达到197 亿元。

不过这项业务的增速也出现了下滑,2019年美团到店、酒店及旅游的收入是223亿元,同比增长 40.6%,2018年的增速则是46%。

在新业务方面,美团的新业务虽然毛利已经由负转正,但收入的增速却远低于2018年,从 450.3%降至81.5%。

可见,在营收支柱、利润支柱以及新业务的增速同时下滑之际,四处出击的“无限游戏”就成了必然。网约车只是美团的一个选项,拿下牌照做金融、做社区团购、成立快驴切入供应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至今日,我们在美团APP上,可以点外卖,看电影、订酒店、机票……这是一个典型的以高频带低频的模型,其中的高频是“吃”即外卖,其他业务都是用户的低频需求。

表面上看美团与58同城这样的信息撮合平台并无二致,但其实美团与淘宝、天猫更相似。

原因在于,美团不仅掌握了商户和用户,还掌握了具备行业话语权的履约环节,这与阿里拥有支付手段以及正在建设物流手段有异曲同工之妙。掌握了司机、乘客和履约环节的滴滴也同样如此。

掌握了行业话语权的美团和滴滴,正体现了王兴、程维二人对《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的理解,“无限游戏玩的是规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团与滴滴的核心

“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王兴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只是美团表面上看起来一直围绕“吃”去做布局,但从根本上来说,美团的核心其实与淘宝相同,都是流量。

淘宝需要从外部采购大量流量,进而引导流量在平台上达成交易以推GMV,而美团在也需要从外部找流量,从而完成交易。

以出行业务为例,美团在这方面的动作起始于收购摩拜单车,王兴在收购摩拜时曾发过一封内部信,他在信中对美团为何收购持续亏损的摩拜做了这样的解释,“摩拜单车是城市三公里出行最便捷的工具,将成为美团到店、到家、旅行场景的最佳连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难看出,摩拜对美团而言,最大的作用正是将用户送到与商家,从而产生交易,它更像是个导流的工具。因此,如果将信中的摩拜单车换成美团打车,意思其实没有任何差别。这意味着,即便是在网约车上碰了一鼻子灰,月活过亿的美团也可以凭借流量优势通过聚合模式,给“吃喝玩乐”输送流量。

比出行业务更明显的是美团的金融业务,美团曾在2015年的一条名为《美团金融,火热招聘》招聘信息中,透露了对金融业务的野心:美团有信心打造一个千亿资产规模的金融事业。

然而美团的动作明显跟不上千亿的野心。目前,美团已经集齐了网络小贷、第三方支付、保险经纪三张牌照,拓展了商家和个人两方面的金融业务,这项业务被美团放到了其他版块。虽然其他版块已成为美团的第三大业务,但是与千亿规模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也就是说,与其说美团做新业务的逻辑,是从“吃喝玩乐”向外做延伸,不如说是为了给“吃喝玩乐”找新的流量而做延伸。

与美团围绕流量四处出击不同的是,滴滴虽然也在变着法的讲新故事,但它的业务并非仅仅依靠流量去变现,而是以出行业务作为主轴向外延伸,辅以流量变现。

滴滴在出行方面做的新业务,最典型的代表有两个,一个是被称为拼多多版滴滴的“花小猪”,另一个则是青菜拼车。

前者于今年三月陆续在山东临沂、贵州遵义等城市上线,主打“打车可以更便宜”,用户可以通过完成多种简单任务如签到、邀请好友领现金、推荐乘客等方式获得奖励,从而节省打车费用,降低出行成本。这表明,虽然花小猪选择了类似“拼多多的打法,用低价来吸引五环外人群,但核心依然是出行。青菜拼车的前身则是滴滴拼车,更名后做的还是出行业务。

此外,滴滴在今年年初上线的跑腿、送货等业务,其核心与网约车相似,也是基于滴滴对“运力”的掌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流量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则是滴滴的金融业务,滴滴在这方面主要有三个动作。

首先拿下了多块牌照,去年8月曾有消息传出,滴滴将设立民营银行——东岸银行,以此获得银行牌照。尽管此消息随后被滴滴官方否认,但滴滴确实在金融方面布局已久,目前已经拿下了包括支付、网络小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保险代理、保险等6块金融牌照。

其次是在业务上除了利用场景为司机提供车险外,还上线了滴水贷、百万医疗、大病互助、急救卡等产品。

此外,在2018年2月滴滴又将原曼哈顿(原滴滴金融部门)升级为金融事业部。

因此,如果说美团做新业务往往是为了流量而延伸,那滴滴的新业务大部分都是偏向业务去做延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如果把二者做新业务的姿势放在一起做对比,和腾讯对外为伙伴提供社交流量,阿里投资以业务协同的目的为主,看起来颇为相似。

但是与腾讯围绕社交+游戏主航道不同的是,美团的新业务有些与“吃”有关,有些与此无关,归根究底目前的美团平台属性更大一些,最缺的就是流量,因此我们会看到即便是共享充电宝,美团也要做。

也这导致美团在体量越来越大的同时,内部的“派别”也越来越多。反观滴滴,程维曾在此前的采访中表示,滴滴的战略非常清晰:一是国际化,二是推动共享新能源汽车,三是无人驾驶。这三块都围绕出行,且连接紧密。这表明滴滴尽管会尝试通过流量变现,甚至与美团在外卖领域互掐,但在大的方向上始终只有出行二字。

尽管二者大扩张逻辑不相同,但无论是“吃”还是出行都属于本地生活服务的范畴,在外卖、网约车领域互怼只是二者竞争的开始。

各自稳居所在行业头把交椅的二者,在未来是会继续进行着自己的无限游戏,还是兵和一处都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