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四处打量了一下,却发现卢先生那把弦子还挂在墙壁上,落满了灰尘。弦子旁边,悬着几幅照片,我走近一瞧,中间那副最大的,可不是我们桂林水东门外的花桥吗?……果然是我们花桥,桥底下是漓江,桥头那两根石头龙柱还在那里,柱子旁边站着两个后生,一男一女,男孩子是卢先生,女孩子一定是那位罗家姑娘了。卢先生还穿着一身学生装,清清秀秀,干干净净的,戴着一顶学生鸭嘴帽。我再看那位罗家姑娘,就不由得暗暗喝起彩来。果然是我们桂林小姐!那一身的水秀,一双灵透灵透的凤眼,看着实在让人疼怜。两个人,肩靠肩,紧紧地依着,笑眯眯的,两个人都不过十八九岁的模样。

这是《花桥荣记》中收尾的段落。文字中的“我”是米粉店的老板娘,店开在台北长春路底。而在那画面中水东门外的花桥桥头,老早就有“我”爷爷开的一家米粉店——花桥荣记。而今台北的店和爷爷的店取用一个名字。

三言两语中,不难看出“我”对故乡、对故乡人的浓厚情感。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姑娘、小伙子,在“我”眼里,都特别清秀、惹人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先勇在《花桥荣记》中,由老板娘也就是故事的讲述者“我”,引出一个个生活在台北的大陆人。他们大多是“我”的广西同乡,在台北过着背井离乡、寅吃卯粮、朝不保夕的日子。

由于“我”开着一家故乡风味的米粉店,所以吸引了许多“为着要吃点家乡味”的同乡来,也因此使“我”得以了解他们,看清他们生活中的苦与无奈。

这些人当中,有的惹人嫌,有的惹人厌,有的惹人怜;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都是流浪人,包括“我”在内,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煎熬与守望,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那方水土、那方人。

01

一碗桂林米粉,承载浓浓乡情

故事中的卢先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由一个知礼识数、斯斯文文的形象,终至堕落,变得滑稽、不堪,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尤其是故事最后他的死,着实让人为他感到惋惜、哀叹。

起初,他得老板娘厚待,是因为他是客人里头唯一的桂林小同乡,同时他又具备桂林人的清秀和涵养。一为人品,二为乡情,如此,每个礼拜卢先生都得老板娘亲自下厨的一碗桂林冒热米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碗家乡米粉,满载浓浓乡情。可是福薄的卢先生没有将其享用多久。因为他不知趣地拒绝了“我”为她保的一个媒。而这碗米粉的恢复,是在卢先生被人骗去十五年的积蓄后。

一片情谊左右都在家乡的一碗米粉上。一次拒绝,一次被骗,卢先生都是为了家乡已经订婚的罗家姑娘。可是,这卢先生真如老板娘所说的那样是个“没有造化的男人”,无论是老板娘先生的侄女秀华,还是罗家姑娘,卢先生没能娶上亲不说,还因平白受表哥坑骗变得狼狈、恍惚。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命运对他还不算太苛刻。无奈,从卢先生和洗衣婆阿春缠在一起,到阿春在卢先生房间偷人,再到卢先生前去捉奸反而被打,一连串的遭遇,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

想那卢先生以前是个什么样的人,而后又变作什么人,令人唏嘘。

之前,他为了等待着与故乡的恋人聚首,不惜开罪厚待于他的老板娘;之后,当人财两空,竟无视周边人的眼光,与那彪悍泼辣的洗衣婆搅在一起。之前,当他带着放学的孩子们过马路,张开手臂耐心的样子,让人联想到一只温顺的大公鸡;之后,放学的路上,他全然没有心思照看孩子们,反而对他们的叽叽喳喳、打打闹闹大声斥责,甚至将心中的积怨发泄在孩子身上,大打出手。之前,卢先生是多么文雅端庄令人尊敬,之后,他又是多么滑稽可笑叫人鄙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一番遭遇的卢先生早已无缘享用老板娘的一片乡情,倒是突然的离世为他孤独、落寞的一生草草而干脆地做了终结。

而“我”却在他的房间中无意发现了那张他和罗家小姐的照片。故事结尾处的话语仍饱含着“我”对故乡的一往情深——

卢先生房里,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搜不出,我便把那幅照片带走了,我要挂在我们店里,日后有广西同乡来,我好指给他们看,从前我爷爷开的那间花桥荣记,就在漓江边上,花桥桥头,那个路口子上。

02

我们都是流浪人

在《花桥荣记》中,一干人等,大家都是流浪人。等待亲人、等待团聚、等待回乡,是他们共同的愿望。

卢先生自不必多言,为了能与在桂林的罗家姑娘团聚,大意的他被香港偷渡的黄牛骗去十根金条,相当于五万五千块,攒了十五年的积蓄。虽说此代价如此之大,但在卢先生如果能换来与爱人的聚首,再多也是值得;只可惜命运始终都在捉弄,带给他的是人财两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有,“我”,米粉店的老板娘。本是营长太太,先生却在苏北那一仗中下落不明,等了十几二十年,也不见人回来,倒是在梦中常见他一身血淋淋的,怕是已经死了。

而“我”一个女人流落台北,在如此孤独、落寞的一生里,除了在无望中等待先生归来,便是无止境地怀念生养自己的那方土地了。特别是爷爷当年开的那间花桥荣记,它往日的盛况与辉煌,几乎寄托了我全部的乡愁。

再有,“我”先生的侄女秀华。男人也是军人,当排长的。和“我”先生一样,在大陆也没了消息。好在“我”以自己的前车之鉴劝着秀华又结了一门亲,没能落个和“我”一样孤独终老的结局。

在《花桥荣记》短短的篇幅里,有太多人的死。“我”的男人,秀华的男人,卢先生,还有来“我”店里包饭的同乡。一个李老头,从前在柳州做木材大生意,七十大寿刚过,就在巷子口小公园的枯树上了却了残生;一个是秦癫子,之前在广西容县当过县长,来台北后本来在市政府做的好好的,却因品行不端被开除,后又多次调戏妇女被人打。后来竟然从沟底被警察捞出,谁都不知他是什么时候掉进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里,其实包含着太多一言难尽的人生的无奈与哀伤、无措与彷徨。

人生境遇的突变,使他们被迫流浪,这些不同意义的“台北人”,是终其一生都无法停止流浪的人。

03

现实与过去的分离,灵与肉的距离

在《花桥荣记》,看上去主要讲述命运多舛、客死他乡的卢先生,而实际上,却是通过卢先生的遭遇强化主题,将读者的视野带到更宽阔的地带。

自然,在那个时候的台北,有许许多多如卢先生那样的人。思乡、念家,魂牵梦萦而终不得如愿。现实与过去的分离,灵与肉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那些人生无数的大起大落,全都在狭小而又宽广的胸怀中盛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作者在通过“我”来讲述卢先生的故事时,也将“我”的故事轻描淡写地带了出来。

——提起我们花桥荣记,那块招牌是响当当的。当然,我是指从前桂林水东门外花桥头,我们爷爷开的那家米粉店。黄天荣的米粉,桂林城里,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我自己开的这家花桥荣记可没有那些风光了。我是做梦也没想到,跑到台北又开起饭馆来。——我对那批老光杆子说:你们莫错看了我这个春梦婆,当年在桂林,我还是水东门外有名的美人呢!……也难怪,我们那里,到处青的山,绿的水,人的眼睛也看亮了,皮肤也洗得细白了。几时见过台北这种地方?今年台风,明年地震,任你是个大美人胎子,也经不起这些风雨的折磨哪!——我先生并不是生意人,他在大陆上是行伍出身,我还做过几年营长太太呢。哪晓得苏北那一仗,把我先生打得下落不明,慌慌张张我们眷属便撤到了台湾。

像这样今昔对比的句子还有许多。在这其中,我们看到过去与现在的分离,而身在现在的人,心却仍然留在过去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毋庸置疑,整个故事发生在台北的长春路,可“我”的思念与爱却在遥远的桂林,卢先生也一样,他的爱情和期待同样在那片魂牵梦绕的山山水水中。所不同的是,卢先生在接连受到的打击中一蹶不振,而“我”却并未被命运压倒,在陌生的土地坚强地生活着。

这种暗含在文字中,不动声色的对比,使我们看到在生命的虚妄和命运的无常中,抗争之于个人的意义。这些处在历史变更中失根的一代人,唯有通过自身顽强的意志力来抵抗悲苦飘零的处境和内心无法摆脱的乡愁,否则只能走向自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