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城江区脱贫攻坚

2020年第71期 总522

奋发图强奔向幸福路

文/龙招江 韦福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称重、算账、装车……一切熟练而有序。这些对于金城江区六圩镇大丈村肯朋屯村民余正关来说,已是轻车熟路。他每天骑着摩托车,到各村屯收购土货, 都是满载而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余正关上门收购土鸡

“干这行,既方便村民出售特产,自己又能有收入。”余正关笑哈哈地说,他现在做的就是专门收购农村土特产。由于他为人诚信,村民们都喜欢把自己种养的土货卖给他,一天下来,他收获颇多。

余正关生活的大丈村,是一个典型的石漠化地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常年非涝即旱,交通闭塞。余正关跟这里的乡亲们一样,仅靠家里的几分薄地维持着温饱。

如何才能养家糊口?余正关瞄上了农村土货资源,他想到了通过串村走户收购村民们的土货,转卖到城区从中赚取辛苦钱来增加收入。

“以前交通不便,我收购乡亲们的土货量较少,没赚什么钱。”余正关坦言,前几年由于因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他靠着一辆自行车作为收货工具,即便起早贪黑,在白土乡、六圩镇、都安瑶族自治县的三只羊乡、宜州区龙头乡等附近通路村屯的来回穿梭,然后半骑半推把收到的土特产品绑在自行车后架送到城区销售,一天辛苦下来也就赚几十元。那个时候,有这样地收入,余正关心里还是很满足。

然而,随着两个女儿分别考进高中和大学读书,余正关经济上开始捉襟见肘,解决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成了他家最大的难题。

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余正关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由此,余正关一家享受到脱贫攻坚的好政策,两个女儿获得了国家助学金、雨露计划等补助外,还享受到产业扶持、医保补贴等。

“当队长被评为贫困户,抬不起头,在乡亲面前说话没有底气啊。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带好头,摘掉穷帽,把日子过红火!”余正关说。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扶助下,他开始发展土鸡、土鸭和生态肉猪养殖。辛苦付出不久就有了好回报,2018年,他家经过评定,顺利摘掉了穷帽。

如今,余正关除了发展养殖业外,还继续干着老本行增加收入;他大女儿大学毕业也参加了工作,全家收入明显稳定增多,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余正关说,近年来,在扶贫政策的扶持下,交通基础设施建好了,群众种养的农特产品积极性也高了,两年来他帮助农户销售的农特产品有1200户次以上,群众总增收100万余元,自己从中获利5万元左右。2019年,他购置了一辆小车,成为该村脱贫户中第一个拥有小轿车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正关与驻村工作队、村民商量屯内入户道路硬化问题。

余正关在困境中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亲证了在党的好政策下,农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迈步奔向小康幸福大路的变迁历程。

同样,该村加拉屯村民小组长韦华慧,他也是用实际行动激励着广大贫困群众走向幸福生活的一个鲜活例子。

“应该把贫困户评给比我更需要扶助的乡亲,我年轻又是队长,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会继续穷下去的。”2015年,韦华慧斩钉截铁地对前来评定建档立卡的驻村工作队说。经人介绍,2016年,韦华慧到一爆破公司上班,每月工资才2000多元。但他善于刻苦钻研,脏活累活抢着干,不到一年,就掌握了爆破技术并成功考取相关资质证书。

2017年,韦华慧与人合作,成立爆破公司,自己担任公司总经理。如今,他家年纯收入每年有20万元左右,日子越过越幸福。

然而,致富后的韦华慧,不忘父老乡亲,不忘建设家乡,为村里捐款实施屯内道路硬化,此外,他还打算组织村民在屯里建篮球场等公共娱乐场所,让大家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韦华慧凭借自身的努力,用事实证明“不等、不靠、不要”,才能真脱贫。

扶贫先扶智。如今的大丈村,所有贫困户都脱贫“清零”,脱贫攻坚已经由物质脱贫向精神脱贫转变。

据悉,近年来,金城江区始终把强化政策宣传,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作为工作的重心,组织开展扶贫成效大宣传、三方见面会和明白人活动,不断激发群众的脱贫动力。截至2019年底,全区累计完成41个贫困村、8701户31143名贫困人口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13.7%下降到0.3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六圩镇大丈村加拉屯硬化的入户道路

不等、不靠、不要

才能真脱贫

……

_

_

_

_

_

编辑:兰艳玲 校对:韦福珍 责审:黄 毅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