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夏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洗刷了整个城市。

在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信访局王峥调解工作室,调解员正在为孙某与王某握手言和而鼓掌。经过反复调解,双方明确表示息诉罢访并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一片林地历经10年纷争终于尘埃落定。“闹红脸”多年的老街坊冰释前嫌,手牵着手走出了调解室。类似的场景并不鲜见。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尽心化解矛盾,真心服务群众,这是王峥调解工作室的工作目标。2018年以来,林西县信访局尝试探索“党建+信访”的工作模式,切实肩负起“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之责,在学习“枫桥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打造王峥调解工作室,免费为全县广大群众和基层组织提供法律服务、国家政策咨询,着力化解特殊疑难矛盾纠纷,架起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当好人民群众的“解压阀”。

建矛盾“终点站”

工作室突出榜样示范引领汇聚社会力量的作用,由优秀信访工作者王峥、市级十佳法官黄福军、市级优秀法援律师吴东和自治区级优秀人民调解员梁立忠等为骨干成员,吸纳社会各行业优秀党员志愿者辅助工作,组成一支“能力强、业务精、素质高”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在化解“钉子案”“骨头案”等疑难信访事项过程中,主动介入,迎难而上,全方位、多角度提供调处服务,筑牢党委政府与群众的沟通平台,密切干群关系,真正起到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作用。

工作室坚持“三到位一处理”原则,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妥善处理各类矛盾诉求。秉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理念,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形成人民调解参与化解信访问题的工作合力,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良性互动,依法及时就地化解各类信访矛盾纠纷。

在化解重点疑难信访事项时,调解员深入居民小区,与社区干部和居民交流,与社区老党员座谈,走访慰问困难信访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解读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变接访为主动下访,指导社区干部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防止问题激化上行,防止矛盾纠纷转为积案。

工作室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调解员运用丰富的法律知识、娴熟的调解技巧以及高超的心理战术,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第一线,以诚心换位思考,找到问题症结;以细心深入调查,掌握问题事实;以真情春风化雨,获得群众信任,化干戈为玉帛,实现矛盾从“中转站”到“终点站”的跨越。

啃信访“硬骨头”

王俊义今年79岁,是林西县有色金属公司退休工人。1979年1月单位木工房失火,王俊义上房救火时从房上摔下来,造成右腿膝盖骨粉碎性骨折。几年后,林西县有色金属公司因经营不善而解体,公司负责人答应一次性付清王俊义的工伤补偿费。但后续该公司改制过程中,并未履行承诺给予赔偿,并以各种理由一拖再拖。无奈之下,王俊义从1998年开始上访。随着年龄逐渐增长,重病缠身,因公受伤这件事成了王俊义解不开的“心结”,坚持要讨个说法。

2019年7月,经王俊义申请调解,工作室及时受理了该事项。调解员们首先全面细致地了解事件前因后果,认真调查核实,并按相关规定将王俊义确实未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事宜报送县人社部门,由人社部门按照相关规定鉴定测算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相关费用的具体数额。

根据依法调解工作原则,工作室向王俊义及家属解释了与该事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搜集有关资料,讲清楚化解该事件历史遗留问题存在的困难和化解方向。依据情理法,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摆事实、讲道理,疏导思想、化解疑虑,让他们了解到政府和有关部门解决问题的诚意及所作出的努力,从内心深处认可化解工作。同时协调林西县有色金属公司改制后的主管单位林西县工科局筹措资金,最终以救助方式平稳、有序地化解了该信访事项。王俊义及家人对调解结果非常满意并主动息诉罢访,至此一场纠缠了几十年的信访事项得到圆满解决。

做群众解忧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工作室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造福人民的工作理念,沉下心、弯下腰,把人民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今年6月15日,赤峰市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艳军与林西县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外墙保温真石漆合同》,承揽该公司在林西县红星美凯龙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中的11号楼和12号楼的外墙保温和真石漆工程。6月19日,杨艳军将该工程清包给包工头赵艳飞,随后,赵艳飞带领30名工人进行外墙保温施工作业。时隔一个多月,杨艳军与赵艳飞因发放民工工资问题产生纠纷,赵艳飞带领工人到县住建局等部门讨要工资,均未果。

“这件事让我很头疼,每天着急上火,在多处求告无门的情况下,我听说王峥调解工作室化解矛盾的效率特别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来调解。”赵艳飞说,“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我也能向工人们交待了。”

工作室了解该纠纷后,发现双方各执一词,分歧较大。针对这种情况,调解员综合考量,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减轻当事人访累的角度出发,多次和当事人沟通协调,认真分析利弊。同时,吃透法律关系、摸准当事人心态,找到定分止争的最佳方案。

经多轮调解,8月5日,该建筑劳务有限公司、该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讨薪农民工代表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现场发放30名工人工资20余万元。

“没想到工资真的拿回来了,这是我们的血汗钱啊,太谢谢你们了。”农民工赵新华拿到一万多元工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截至目前,工作室已成功调处县域内医患纠纷、农民工讨薪、征地拆迁、遗产继承、边界争议等类别的疑难信访积案15件,群众认可率达100%。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工作室直面问题和挑战,融化“坚冰”、化解“心结”,为维护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了力量。(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陈春艳 实习生 李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