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彭博社一篇名为《苹果制造商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时代已经结束》的文章不仅在外网引起疯狂转载,国内自媒体也出现了大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着滔天舆论,富士康集团紧急发布声明辟谣相关舆论。

富士康主要表达了两个观点:

第一、说明会中,公司皆未针对单一客户、厂区以及产品讯息发表评论;

第二、公司所对外阐述的全球产业趋势看法,该媒体亦有过度解读,标题存在曲解误导情况,望外界勿以讹传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彭博社到底说了什么呢?

1

鸿海集团海外产能占比上升

8月12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在台湾召开了2020年第二季度法人说明会。

在说明会现场,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洋(Young Liu)表示,为了避免美国对中国的产品加征更多的关税,公司正在逐步扩大中国以外的产能。截止目前,全球其他地区的产能占比已经提高到了30%,而去年6月份为25%。这些产能包括苹果手机、戴尔电脑以及任天堂游戏机等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洋可能是为了向各位股东表达鸿海集团的大局观以及重视各位股东的利益,他还表示,不管是东南亚、印度还是美洲,他们都有自己的制造业生态系统。整体上来说,虽然中国仍然是富士康的重中之重,但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日子已经结束!

也恰恰因为这最后一句话就被彭博社拿去当成了标题。其实,刘洋说的这句话仅仅限定在鸿海集团而已。从公司的定位上来看,鸿海集团已经不把中国作为世界工厂。

可是彭博社拿去之后味道大变,直接将鸿海集团的范围扩大到了全国,有着较为明显的曲解之意,以至于鸿海集团的旗下公司富士康赶紧出来辟谣,指责彭博社过度解读。

当然,富士康的海外转移也不一定是主动转移,也存在一些被动因素。

同为苹果产业链的企业立讯精密已经成长为庞然大物,上个月,公司与纬创达成协议,成功收购对方旗下一家苹果手机组装厂。

换句话说,立讯精密也已经成为了iPhone的代工厂,富士康在大陆的地位正在被挑战甚至是超越。

其实,立讯精密能够成为iPhone的代工厂一点也不意外,早在2017年的时候,苹果CEO库克在访华的过程中就直接跳过了富士康,而是到了立讯精密访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止目前,立讯精密的市值高达3680亿元左右,而富士康(工业富联)的市值为2950亿元左右。

仅从市值上来对比的话,富士康已经变成了“弟弟”,而且这种趋势还不好逆转。

富士康其实也不想撤走,奈何对手实在太过强大啊。

2

中国制造正在逐渐减少吗?

为何媒体的一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时代结束了”就会被引起巨大关注?

因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已经多年,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是没有太多技术的工作,但是却成就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世界工厂对于国人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因此,一旦说失去了,我们就会倍加关注。

如何判断我国是不是正在失去世界工厂地位呢?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一个国家的出口额度,出口额度越多说明世界越需要中国制造。

据7月国内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出口数额同比增长7%,远超市场预期的0.7%,中国制造依然无处不在。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可是明明有很多制造业都在向东南亚转移啊,尤其是服装产业表现的非常明显。富士康也在印度、美国纷纷建厂,中国是不是早晚要丢掉世界工厂的地位呢?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来看,中国确实有可能丢掉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别忘了,这是市场自己的选择,劳动密集型低利润率企业注定越来越不适合中国市场。

主要原因有以下4点:

(1)中国制造正在转型中国智造。从事低端制造业可以帮助人们脱离贫困,走向富裕。可是富裕之后呢?我们必须争夺这个世界的话语权。

高端科技就是这个世界的话语权,只有重视高精尖技术的发展才能帮助国家从小康国家变成超级强国。

与中国制造相比,我们更加渴望中国智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环保趋严,重污染企业只能转向东南亚。近年来,国内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基本上会选择不惜一切代价关停的措施。

作为这些企业的拥有者,战略转移成为必由之路,去对环保要求较低的地方生产就可以了。

(3)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近年来,经常有人问出,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送外卖而不是进工厂?

这个回答非常简单,只是因为钱的问题。一般来说,工厂里要求严格,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一个月到头可能发个5000元左右。假如送外卖呢?工作时间非常自由,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更没有领导12个小时监督着你。

工作累了少送几单,状态来了多送几单。只要勤勤恳恳工作,一个月赚6000元是没有问题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虽然送外卖辛苦一点,但是身体自由,赚钱还多。谁还愿意再回去进工厂呢?

面对着这种情况,工厂如果想留住员工,那就必须提高待遇。面对着越来越高的用工成本,这就迫使一些企业外迁。

(4)同行的挤压。目前国内多个行业的制造业都出现了过剩的状况,这就迫使企业必须升级转换商业模式。

那些一直没有转换成功的企业想要生存,那就必然选择更加适合它们的土壤。

我们就拿富士康举例,它在大陆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为不仅仅只有立讯精密来给他抢订单,就连比亚迪都开始代工iPhone,富士康怎能不着急?

就算有一天,我国不再是世界工厂,那也没有太多担忧,因为我们终将会变成中国智造。

只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能在中国智造的进程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