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日的高温预警没有劝退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在宝山区丰翔新城,孩子们十分有默契地奔着同一幢楼组而去,那里藏着他们的“秘密基地”——青少年活动室。明黄色外墙、“飞翔吧!少年”标语……灵动的设计暗合着小小少年们充沛的活力。移步进入室内,活动空间比想象得大。书画室、自然的足迹、快乐小农园、亲子烘培间……各类功能将近360平方米的空间填得满满当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方童趣十足的小天地今年夏天刚刚启用。品味其建设过程,人们能从中读懂宝山区眼下正在力推的“活力楼组”如何实践着“自治”二字。从空间功能到课程内容,社区居民们都亲力亲为,甚至还主动在线上发起全员投票。在“自治空间”之外,“活力楼组”还承载着居民们的生活美学。一盆盆精心养护的绿植、一幅幅用心挑选的挂饰,尽投射出他们对“家”的想象。

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张健明看来,楼组是社区的“微缩版”。在这里,居民们无意识地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活力楼组’建设就是要将楼组里最活跃的20%居民找出来,再让他们去影响剩下的80%。”截至目前,宝山区已培育出363个星级“活力楼组”、3000余个特色楼组。这些“活力楼组”不断辐射蔓延,复刻出了一个又一个老一辈人惦念许久的“熟人社区”。

先天不足的“问题楼组”竟成了先行者

临近中午,路面温度直逼40摄氏度,宝山区民政局社建科科长高丹顶着炎炎烈日在居民区间穿梭不停。这两天,她身上有一档重要任务——复核各个“活力楼组”的星级评定。看的楼组多了,高丹暗自总结出一条规律——“那些问题多、矛盾多的小区,‘活力楼组’建设发挥的作用反而更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丰翔新城就是这样一个“问题楼组”逆袭成功的典型案例。高丹告诉记者,这个居民区十分具有“宝山特色”。与大多数居民区不同的是,它的管辖单位并非街镇,而是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当初,这个以工业见长的园区为吸引更多年轻人扎根于此,特意配套了一批商品房。10年间,这个新兴居民区迅速“生长”,逐渐聚拢了超80%的外来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于成熟街镇,园区下辖的居民区配套资源相对有限。63岁的金正凤还记得她刚搬来的时候,周边甚至连一条公交线路都没有。出行不便、没有对口学校……在种种生活问题累积之下,居民们逐渐攒起了满腹牢骚,连带着邻里关系也变得紧张。金阿姨至今对曾发生在楼组内的一起安全事故记忆犹新——长期在楼道内杂乱堆放的电瓶车,终在一个温度攀升的午后酿成了一场事故。事故的直接后果是,一楼天花板被熏染出了浓重的黑色印迹。

没想到,也正是这面有缺陷的墙面,使“活力楼组”的故事迎来了开端。“最初,我们就是觉得墙面太难看了,想美化美化。”让金阿姨没想到的是,这一开始就收不住了。有居民自发购买建筑材料刷墙、贴瓷砖,也有居民将家中精心养护的花花草草贡献出来。如今,当人们再次步入楼内,一个大写的“家”字映入眼帘,由居民们无偿捐赠的各种小物,既温馨又让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从楼组蔓延至楼群、社区,社区治理“人才库”初具规模

在居民们的集思广益之下,楼组公共空间不断扮靓扮美。丰翔新城的5号楼内藏着一方艺术天地。订制的展示柜里,摆放着老民间艺术家珍藏多年的手工艺品;斑驳的门涂上油漆,挂上壁画,平添几分优雅;编织达人们的佳作在精心打理后,被放置在玻璃展陈柜中……在这方小小天地里,居民们将自己的美学想象植入公共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楼组还将自治空间不断蔓延至楼群、社区。大场镇大华三村,一个典型的“老小区”,车位需求比曾一度达到1:10。同样是在这里,一幢特色楼组“民主楼”经过数代更迭,俨然成为了居民们的“议事阵地”。在居民们的“头脑风暴”中,困扰居民区多时的“停车难”有了更多解决之道——开垦小区“边角料”、挖掘周边夜间停车资源。

“唤醒居民们的‘公共意识’,并且引导他们更积极投身社区治理,这是‘活力楼组’的最大亮点。” 张健明教授团队跟踪这一项目已近3年。期间,他见证着一幢幢楼组从无到有,挖掘出属于自己楼组的“社区达人”。在他看来,这些愿意将自己的一技之长奉献给社区的达人正是社区治理的庞大“人才库”。

张健明还观察到,在扮靓楼组的过程中,部分没有主动参与的居民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羞耻感”。在他看来,居民们的公共意识、自治观念,正是在这一次次的“羞耻感”中渐渐培育出来的。在与其他楼组的比拼过程中,居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参与度不够,继而激发出了他们为楼组、社区进一步作贡献的能动性。

凸显“自治”功能,“三人组”成就“初创团队”

“活力楼组”建设还带来了意外之喜——每个楼组几乎都建起了微信群。大至物业维修,小至警情提醒,群里的每条内容都会引来大量热情回复。人情热度的攀升,让不少从市区动迁而来的居民们觉得,自己想念的“熟人社区”又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复核评定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也发现,部分楼组存在创建过程中“走偏”的情况。“有些居民区书记辛辛苦苦拉来了共建单位资源帮忙美化楼道,但居民在过程中的参与度却很低。” 宝山区民政局社建科科长高丹告诉记者,这种依靠居民区书记或工作人员个人能力的做法,他们是不鼓励的。一家曾在初审时被认定为三星的楼组也因为这一原因在复核时被取消星级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健明也十分认同这一做法。“居民区书记就不应该大包大揽,而应该放权让居民们发挥主动性。”张健明在调研中发现,在宝山区,通常一个居委会服务2000至3000户居民,想要调动每一位居民积极性,单靠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极难做到。在“活力楼组”建设中,宝山区民政局明确规定,每个“活力楼组”都必须有居民自发组成的“三人组”。这“三人组”就好比是在创业过程中的“初创团队”,以此为雏形吸引更多居民积极参与,如“滚雪球”般不断放大着居民自治力。在制定这条规定时,相关负责人也有考量,三人团队相对稳定,就算个别成员变动,也能保留整体自治成果。

作者:王嘉旖

图片:邢千里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