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楔子

最近一段时间,通过线上和线下,我接触了一些地产开发企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地产企业似乎对研发工作开始感兴趣了。

有的流露出了对“创新”的渴望,

有的表达了对研发的重视,甚至希望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体系...

是突然重视起来的吗?

我想不会吧,口号不是一直在喊的吗?

那为什么会感觉”创新“热门了呢?

难道良有方出名了,先排除这个因素吧。

今天我们来一探究竟,为什么房企开始关注研发工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房子不好卖了

当一个地产企业的销售不佳时,它才有心情去关心创新。在过去的20年了,但凡是房子,甭管是哪里的,也不要问什么价格,都能卖得出去。但是经过了高速增长的20年,房子现在变得并没那么好卖了。这时,”创新“也许是你和同行拉开差距的”唯一能自主的工具“。

房子不好卖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A.房住不炒

在国内,政策是对市场起作用最关键的”手“,而”房住不炒“的基调已经持续好几年了。虽然每年都会有些城市蠢蠢欲动,试图挑战这个底线,但无一成功。更多的是今天发文,明天秒删,弄得贻笑大方。

中央是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我相信,疫情都没能撼动的基调,今后将不太会有大的变动了。很多城市还纷纷出台了政府指导价,就是来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保证房地产市场稳步、健康发展。

B.白银时代

最早提出地产白银时代概念的是万科,喊着”活下去“的也是他们。不可否认,从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确实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前粗放的管理模式现在要想活下去都难,更不要想活的滋润了。

而原来高周转的模式,因为各方因素的叠加,也将难以为继。很多头部企业现在已经不提做多少规模了,而是强调要”高质量的增长“。我想可能是因为项目上事故频发,害怕了吧。

C.城市化程度

国家统计局: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0% ,户籍城镇化率44.38%。

据统计数据,中国人均拥有房子1.1套,上海人均居住面积36平方。

虽然这个指标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住房短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民群众已经不是盲目的买房了,而是在追求房屋质量和个性化需求了。

D.生活方式变化

从电视机到PC再到手机,谁能说我们的生活没有发生改变。从自行车到小轿车,谁能说我们的生活方式没有变化。

正是因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一系列的原因,使得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变化。有些是翻天覆地的,有些是潜移默化的。我想举例会更容易被理解,放几篇我觉得能代表变化的文章吧,也是我对户型研究的一些思考。

《一个“北厅户型”引起的“冲突”!》

《一个“宅家抗疫”的理想户型,2.0版本来了!》

《一个“望子成龙”的理想户型,亚洲妈妈的最爱!》

包括但不仅限于上面的原因,导致了房子没有原来那么好卖了。而这些原因归结到最后无非两点:精细化和个性化。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我们可以向汽车行业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创新有必要?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房地产行业的技术含量实在不高

之前唯一的门槛,可能是你能用多低的价格拿到地。而现在唯一的门槛,可能是你是否有国资背景。

知识产权,特别是设计类的知识产权,在地产行业几乎是不存在的。反正今天你创新了一个新户型,明天我可能已经开始卖了,谁叫你们的施工速度没我快呢。

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反正“抄作业”已经无济于事了。如何让自己家的房子好卖,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了,而创新也许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创新需要什么呢?

第一,对原有体系的梳理和总结

第二,对未来的超强感知

第三,冒险精神和试错的态度

只有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市场和未来;既敢于尝试,又能小步快跑,才有可能脱颖而出。而很多互联网企业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你就看看你常用的APP多久更新一次就明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歧途

在地产行业对一件事情表示重视,只有一种表达方式,那就是”重金打造“。所以地产公司纷纷创建”研发中心“或者创新研究院,是可以理解的。这是老板能拿出来的最高礼遇了。

但是,老板们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创新都是野蛮生长出来的,并不是被”包养“出来的。一旦一个有创新能力的团队被内化,就是失去创新能力的开始。

设想一下:有金主每天给你发工资,还旱涝保收的,你还有多少动力创新呢?创新本来就是”试错“,而老板们的容错能力又那么低,还不如稳稳当当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与市场直面,才能感知市场变化,洞悉未来发展的方向。

所以任正非有句名言:“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指挥战斗。“

只有自由呼吸,才能嗅觉灵敏,反应神速。

《亮剑》的李云龙为什么能经常打胜仗,就是因为他自由惯了,能够把握转瞬即逝的战机,而不是拘泥于”条条框框“。

只有独立人格,才能坚持原则,追求”真理“。

日本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寿司店,只有10个座位,还没有卫生间。可客人们就是“趋之若鹜”。

我在《为什么房企们“热衷于”拥有一家设计院!》中,阐述了房企内化一家设计公司的利和弊,给现在希望组建”研发团队“的地产企业一盆”冷水“,免得误入歧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典型特征

今天和一个地产朋友聊天的时候,她和我提出了他们企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我觉得和我认知里的差距不大。

下面是我对地产设计类创新人才典型特征的画像。

A.数据分析能力

虽然地产行业和IT行业不太一样,但是数据也是海量的。如果对数据不敏感,对数据没有分析能力,那么就等于守着一座金矿而不知道怎么开采,是多么的可惜啊。

一直以来我们觉得房产中介行业是个低端的行业,很多大学生都不屑于从事的职业。但是,今天贝壳找房上市了,它用”E+A的方式“(工程师+代理),革命了这个行业。而左老板就是技术出身,用数据改变了整个行业。而这些数据中的很大一部分(户型),本身来自于所有的地产企业。

B.系统性思维

地产行业是一个涉及70多个行业的大系统,所以需要协同作战。

设计人员都知道,不管是注册XX师,都需要很多的基础知识来支撑。这些专业之间还有相互交叉和支撑。本身专业内部,都会叫XX系统图。

所以系统性思维,不仅是横向的专业之间协同,更是不同条件之间的协同。还要把时间这个维度加进去,才能有效的”创新".

C.流量思维

任何的创新都需要被反馈,达到闭环。

传统的模式是通过销售反馈来检验创新是否成功,但在拿错一块地就有可能“深陷泥沼”的当下,是容不下这样的反馈机制的。

那么只有在创新伊始,就拿到市场上去试验,得到反馈,才能节约“试错的成本”。所以各大房企纷纷开新户型发布会,其实就是这个用意。

并不是说具有了这些典型特征,组成了这样的创新团队,创新就成了。创新本来就是个“试错”的过程,只有不停的迭代,才有可能取得成效。但“罗马永未建成”,这才是创新最重要的思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

结束语

我很喜欢一部电影叫《破风》,我觉得破风者和创新者有些相似。

创新是什么呢?

让灵感不断迸发

让激情始终燃烧

让冒险助力成就

失败也值得炫耀

创新者是什么呢?

是新物种的发明者

是新生活的践行者

是一往无前的冒险家

向创新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