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疫情时代的来临,当代艺术生成机制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与多元。“积聚与生成——2020上海当代艺术展”日前在临港当代美术馆开幕。展览旨在与观众一同探究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如何“积聚”并“生成”出自身的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

展览由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担任策展人,王馨宁担任助理策展人,遴选30位当代艺术家,包括一组特别项目,共计68件(组)作品参展。

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展开幕式上出现了第69件作品。参展艺术家和工作人员一起戴上了印有展览标记的口罩,拍了一张大合影。策展人傅军借此发布展览限量版口罩,并将戴口罩这一这件行为作品取名为《临港2020,No6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隐藏”的作品,是艺术家们对当下现实的关照。它的构思,也来自于现实带来的启发。

“疫情是我们这个阶段所面对的不能回避最大现实,而口罩某种程度上是反映疫情最直接的载体。”傅军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整个展览的筹备、推进、包括后来的开幕与展出,都是在疫情期间。临到开幕前两周,我们突然觉得应该用一个作品,或者一种方式来纪录这段特殊的经历。”

傅军直言:“当代艺术最重要的特质就是直面现实,提出问题,从而引起当代人的精神共振和情感共鸣。”

由于展览在疫情期间就开始筹备的,傅军在前期走访艺术家工作室时,都要带着口罩出门。“每次跟艺术家就艺术创作展开介绍之前,我们都会谈到这次疫情对日常生活的极大影响。这此展览中,有一部分作品,也是艺术家们由这次疫情引发的,属于有感而发。”

包括傅军在内,参展艺术家们在疫情中接收的各种信息和感受,包括情绪的积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最终促成创作这个“展览主题口罩”暨这件行为作品。

“我想,这是整个展览主题的一种浓缩和体现。之前看到过不少用艺术作品衍生品的方式做成的艺术口罩,但将展览主题做成口罩,我在全世界范围内至今也没有看到。”傅军说。

为此,傅军在两周之内找了许多家厂商,但它们都不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制作出符合展览要求的口罩。“直到我们找到一位专业的服装设计师杨威。”傅军说。

在她看来,口罩虽小,但设计的人性化、面料的精致透气抗菌、以及整体的时尚性,包括对于荧光绿主色调的印制,使得口罩本身成为一件成熟的展览衍生品。

开幕时,傅军让所有参展艺术家,以及策展人、嘉宾一起戴上这个口罩共同纪念这次席卷全球的疫情。“口罩上的绿色是生命的底色,也是希望和力量。最终我们将这次行为命名为《临港2020,No69》,因为我们整个展览是68件作品,这是最后一件,也是唯一一件在现场由很多人共同参与完成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的主题定为“积聚与生成”,在傅军看来,“积聚”包含了纵向的累积与横向的聚合,是促使新事物“生成”的一种前提与决定性因素。而这个“展览主题口罩”暨行为作品,某种程度上也是展览主题的一种浓缩和体现。另外,“积聚与生成既是对中国当代艺术这四十年来发展进程的一种认识和总结,也是借此来表达社会文化语境与艺术创作实践之间一种紧密的互文关系。”

参展的艺术家们年龄跨度从40后到90后,涉及的作品媒介种类多样丰富。“他们的年龄横跨整整半个世纪,拥有各不相同的从艺经历、知识背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他们为观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反映出当代艺术的开放性、多义性与可能性。”策展人傅军希望通过此种跨度与差异,来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容量与活力,力图为观众理解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思想观念和生成机制提供一个可能的路径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