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华为是自己做产品,现在要使能伙伴做产品,产品做出来了还要帮助伙伴打开市场。面对角色转身,说易行难,华为坚持一定要帮助合作伙伴。优先保障客户和伙伴的利益,构筑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

8月12日,“鲲鹏展翅 无限未来”广东鲲鹏生态伙伴大会在广州举行,鲲鹏产业上下游伙伴共同探讨以计算产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会上,华为鲲鹏计算领域总裁张熙伟就鲲鹏生态建设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

关键词:开源

守住边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南方日报:算力在“新基建”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张熙伟:新基建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是生产资料,算力是新的生产力,算力的充沛与否会决定ICT系统的效率,从而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所以说,从计算机到计算“基”,算力作为新型计算基础设施,成为支撑新基建的源动力。

我们做过推演,制造行业为例,在算力上每投入一美元能够带来十美元的最终产出,零售业和交通业则能够带来五美元的最终收益。算力已逐步成为和GDP一样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但目前中国人均算力还处于中等发展国家平均水平,未来算力发展有无限空间。

南方日报:应对庞大的计算需求,华为提出开源。对此你们希望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

张熙伟:国产基础软件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领域缺乏核心竞争力,需要打破一个“双五”瓶颈:一是每个国产基础软件厂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超不过5%,二是每家国产基础软件厂家的年收入很难超过5亿元。

很大原因是中国在基础软件领域缺乏自主可控的竞争力,大量使用国外商用软件。国内具备基础软件内核技术的研发人员稀缺,全国可能只有几千人,而且还分散在不同的企业中。不同企业研发人员力量分散、各自为战的现状急需被打破。华为希望通过开源的模式构建一种协作共赢的协同开发关系,发挥全产业的技术力量,一起实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产业局面,从而在中国构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软件产业生态。

华为将自己构筑了十多年的操作系统(openEuler)、数据库(openGauss)、数据虚拟化引擎(openLooKeng)开源出来,向全产业合作伙伴开放共享华为在基础软件的技术积累。同时,华为坚守自己的业务边界,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领域不做自己的商业产品,帮助合作伙伴商业发行,充分发挥伙伴的差异化优势来服务各个行业客户。

关键词:信任

合作伙伴鲲鹏服务器销量超华为自产

南方日报:生态建设方面最难的地方是什么?

张熙伟:华为有17年的服务器硬件研发和生产能力,擅长自己做产品,是产品型企业;现在要转身做生态型企业,要求我们把能力共享给合作伙伴,共同达到业界最高水平。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举个例子,合作伙伴能力参差不齐,针对能力短板伙伴,需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向伙伴开放主板的同时,也需要向伙伴全流程按需赋能,包括制造、采购、供应、营销、生态发展、产品服务等6大维度。华为专设了整机合作运营部,派出大量工程师去到企业研究所和工厂驻点,跟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打磨产品质量。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伙伴“抱怨”,认为华为对产线和产品的质量验收标准过于严苛。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最终在市场获得肯定。

南方日报:生态建设如何构建一个相互信任的环境?

张熙伟:去年初期,很多合作伙伴将信将疑,华为是否会真正开放主板,是否真正舍得放弃服务器业务领域这么大的市场和相应的收益。我们通过实际行动打消了伙伴顾虑,到2020年6月,伙伴生产的鲲鹏服务器销量已经超过了华为自产的TaiShan服务器,真正做到了市场伙伴优先。

举个例子,中国移动是华为很重要的客户群,2020年中国移动服务器集采的项目中鲲鹏技术路线获得近2万台服务器采购,占整个集采的70%份额。在整个鲲鹏采购空间中,合作伙伴的服务器获取了近70%的份额,华为自有品牌的TaiShan服务器只占较小比重。华为用实际行动证明践行伙伴优先的决心,让伙伴见证“相信的力量”。

南方日报:在鲲鹏人才培育方面,华为有怎样的规划?

张熙伟:目前,我们在全国布局了18个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其中广州和深圳两个创新中心已经开始运营,下一步将在珠海新增规划。希望结合各个城市产业优势,加速融合创新,比如深圳互联网企业和金融企业众多,基于鲲鹏打造了很多行业化解决方案;广州高等院校资源丰富,我们将与高校合作,共同在基础软件、核心算法领域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我们始终聚焦开发者做厚技术赋能,同时面向全国院校做深人才生态。今年秋季开学后,鲲鹏昇腾的课程将会成为20多所高校必修课,明年会逐步渗透到211/985高校以及各类的专业学院。未来,我们通过鲲鹏线上社区和线下系列化鲲鹏技术沙龙,三年发展超过一百万鲲鹏开发者。

南方日报记者 郜小平

【作者】 郜小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