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开始忙起来了!”跨省游恢复一个月,九零后导游户学亚慢慢找回了带团的感觉。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他从春节过后就一直赋闲在家,不甘寂寞的户学亚,尝试转型,从一名“小白”成长为在抖音拥有十几万粉丝的“明星导游”博主。

“很多导游连续四五个月0收入,我靠做直播和卖书多多少少还赚到一些钱。”记者关注了户学亚的抖音号,发现他拍摄的旅游视频“故事性”很强,“溥仪的洗手间”、“末代皇后的孩子”、“天池有鱼吗”、“皇太极的爱情”、“努尔哈赤与乌鸦的故事”……粉丝可以通过他的视频“涨姿势”,他还在抖音上开直播,带网友参观沈阳故宫、皇太极陵寝、张氏帅府等景点,互动式的“云旅游”帮他赚到了大批忠实粉丝。户学亚现在已经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主营业务就是导游培训,并提供一对一的网红孵化服务。

中国旅行社协会导游专业委员会发布的《疫情下导游生存状态与职业发展需求调查报告》显示:疫情期间,81%的导游无业务;11%的导游从业者开始兼顾做网上销售等其他工作;8%的导游从业者已转行或计划转行做其他工作。其中,70.2%的被调查者表示,预计2020年收入降幅将达50%以上。

记者了解到,疫情期间,很多导游都尝试过用各种方法“自救”,有人改做微商、有人变身主播、有人去卖保险,也有人尝试去做销售,但能够像户学亚这样成功转型的毕竟是少数,现在跨省游虽然已经恢复一个月,但市民出游时还会有顾虑,旅行社的业务仍然以周边中短线优惠产品为主,“导游的工作量只恢复到疫情前的1/3不到,国内导游的出团量还不能保证所有导游都有活儿干,出境领队基本都是零收入。”广之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方面是传统导游面临困境,另一方面是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线路定制师火了,“20个旅游定制顾问,去年暑期每人每天设计 10~15 个方案,今年一天至少要出 20 个方案,有的顾问工作量接近翻倍。"孟海新是飞猪海南百事通国旅专营店的负责人,跨省游重启后,原本平淡的小团定制游异常火爆,让他多少有点始料未及。受疫情影响,传统的三五十人大团突然变成了 " 非主流 ",取而代之的是不超过 25 人的小团,或更为精致的私家团、定制团。团型变化只是表面,它的背后,是整个旅游业体系的加速重构。在众多旅行社的眼中,这片刚刚被重启的市场,显得既熟悉又陌生,但中国旅游市场最基础的业务模式,终于被推到了变革的前沿。

中国旅行社协会秘书长孙桂珍表示,在今年的突发疫情下,导游行业面临的问题开始凸显出来。孙秘书长建议充分发挥导游行业协会、大型在线旅游企业、专业院校的力量,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开放、创新,从提升导游的专业技能、职业认证与就业方式入手,给不同专长的导游进行分类、标准认证、定价,释放导游从业者的积极性与创造力。随着游客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散客化、互联网化,导游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增长新技能,孙秘书长建议他们参加旅游定制师、研学旅行指导师、旅游咨询师、当地向导、民宿管家等培训和认证,拓宽就业渠道。

在疫情的背景下,自由执业也成为导游的一种新出路。记者了解到,携程、金牌解说等多个互联网平台都可以为导游提供就业渠道。游客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携程上选择导游,并为导游服务付费,这已经成为自由行散客、家庭亲子人群的新宠。以广州本地游为例,游客可以选择幽默热情的80后导游小王,带你觅食广州,玩转羊城,寻找最地道的古早味,也可以选择认真负责的90后导游小张,带你畅游高等学府,品读有深度有文化的广州,还有开车平稳,擅长照顾小孩的,价格从300—1200元不等。携程当地向导总经理宋臻认为,互联网执业平台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导游的优质优价,导游通过细分服务和专业化实现可持续收入。未来导游服务将走上细分、多元,彰显个人特长和品牌,讲文物博物馆、专长登山潜水、懂建筑艺术等,都可以脱颖而出。

导游还可以把自己的讲解内容录制成音频,放在金牌解说的平台上,游客试听满意后,支付10—20元,就可以购买金牌导游的解说服务,导游从中抽取佣金,躺在床上就可以把钱赚了。记者在金牌解说的平台上看到,这些导游的讲解都非常个性化,有外国血统的“老成都”,有巴蜀笑星王二莽,有文化专家,有百变声优,还有最美主持人等,能提供普通话、四川话、英文、童声等多种讲解服务。

采写:南都记者 许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