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文虎、特约记者 孔帆升、通讯员 全闯 郑梦溪

12日,通山县大畈镇官塘村永钜电子厂扶贫车间内,几十位村民在各自工位上有序忙碌着。

通山永钜电子厂总部在广东。去年底,厂长乐昌文欲回通山创业,在县招商局的推荐下,与大畈镇达成开设扶贫车间协议,今年4月正式投产。

谭雪英是大坑村6组村民,由于父亲身患疾病需人照顾,全家6口人的生活重担全落在丈夫肩上。务工帮忙分担家庭经济压力,成了谭雪英多年来的愿望。

今年,在镇政府的帮扶下,谭雪英成为扶贫车间第一批工人。“上班离家近,工作家庭两不误。基本每月能挣3000多元,日子越过越舒畅。”谭雪英说。

同样在车间工作的还有官塘村10组贫困户朱兰芳,她也是因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务工。如今,孩子渐渐长大,家中需要操心的事少了,扶贫车间帮她实现了就业增收。

目前,该扶贫车间设有2条生产线,带动32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6人。待6条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可吸纳150人就业。

通羊镇泉港多彩发夹扶贫车间位于泉港村4组,由当地村民许善斗返乡创业所建。7组贫困户沈小丽已在此工作多年,不仅照顾女儿健康成长,每月还能赚取2000多元的工资。

目前,该扶贫车间已带动67位村民就业,并且正在筹建新厂房,届时还可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

“家门口就业是增收比较稳定的方式,也是大部分贫困户乐于接受的脱贫方式。”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将继续大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该县积极与县内外具有用工灵活、操作过程较为简易等特点的企业联系,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车间建到乡村,在生产创收的同时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努力开辟出一条“车间驻村、居家就业、群众脱贫、集体增收”的脱贫新路径。

目前,该县已认定扶贫车间7家,10余家正在认定之中,直接带动千余名群众家门口稳定就业增收致富。

责编:丁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