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满怀尊崇之情,冒着蒙蒙细雨,记者来到通化市拜访曾经参加辽沈战役、四平战役和抗美援朝的老兵刘德厚。初见刘老,,面容慈祥,平易近人,语言中透漏着军人特有的刚毅和直率,这是刘老给人的第一感觉。在彼此的交流中,刘老声情并茂地为记者讲述着那段峥嵘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刘德厚先后荣立7次战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舍生忘死

为部队前进清除障碍

身穿笔挺军装的刘德厚,看上去颇有军人风范。因战场上负伤,他的双手有些变形,腿上被子弹打穿的疤痕仍然清晰可见。几十年过去了,这些伤痕已成为他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勋章,更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红色记忆。

刘德厚于1926年出生在山东潍坊,1945年8月参军,在秀水河子歼灭战、三下江南等战役中都留下了他威武的战斗身影。1946年,刘德厚参加了秀水河子攻击战。战斗中,敌人钻进了我军在金山堡一带布下的口袋。这天夜里战斗打响了,二营四连担当主攻连,刘德厚所在的一排冲在最前边。刘德厚和战友们接近一座大院后,拉开了手榴弹弦,全排几十颗手榴弹扔进院子里炸开了花。刘德厚和一排的战友们除掉了该村的敌军,为后续部队打通了前进的通道。随后,他们跟着四连直击金山堡南端,先后打下了村头的12个地堡,消灭了敌人有生力量,天亮时,敌87师已经大部分被歼灭了。

东北解放以后,刘德厚随军转战南北,他参加过天津战役、湖南衡宝战役、广西剿匪等。1956年7月,刘德厚荣获解放奖章一枚。

智勇双全

及时炸毁敌人的碉堡

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回想当年在战场上的点点滴滴,刘德厚记忆犹新。“在战场上,我从没怂(怕)过!”老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战役发生在1950年,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面对着敌军碉堡内近乎是我军5倍以上的火力压制,全连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敌人的重机枪火力十分凶猛,以我们当时的条件来说,正面攻击是不可能的,所以一直僵持着,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

那时,身为排长的刘德厚,冷静思考,寻找对策。在千钧一发之际,他心生一策。“我用我的帽子当诱饵,机枪扫过一轮就前进一点,然后一步一步潜到了碉堡下面。”随后,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刘德厚成功炸毁了敌人的碉堡,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战友的牺牲,将我军的步伐向胜利推进了一步。“我腿上的弹痕就是这次战斗中留下来的。”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期间,有一次我军被敌方抢占先机,伤亡惨重,陷入被动局面。”在敌方的穷追猛打下,被激发出血性的刘德厚顽强战斗,奋勇杀敌,率队打垮敌人6次冲锋。眼看着身边的战友伤的伤,死的死,他始终坚守在阵地上。“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向前冲!”

满腔热忱

以不变军魂抒写家国情怀

1958年,刘德厚结束军旅生涯,转业到通化市民政局工作。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他在工作中依然有责任、有担当、有信念,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从通化市水泥厂离休。

谈到过去的战友时,一直开朗健谈的刘德厚沉默了许久。“我常常很想念那些为了保卫国家而牺牲的战友们。几十年来,我努力让自己活得通透、快乐,因为我也替他们活着。现在祖国越来越强大,我很知足,因为我过上了战友们曾经在战壕里憧憬的好日子。”说到这些,老人轻轻地抬手擦了擦眼角的泪。

在老人家中,记者看到了他年轻时身穿军装的照片,昔日刚毅少年,朝气蓬勃;如今,虽已94岁高龄,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情感丝毫未减,眼神中仍闪现出赤诚与热烈。“希望年轻一代时刻牢记,要爱祖国,爱人民,好好为建设国家努力学习、奋斗!”

来源丨东亚经贸新闻记者 周东魁 文/摄

编辑丨谭谭

审核丨桂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