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琼琚

前几日,广东佛山南海警方接到报警称,某商场内一名7岁小女孩偷拿玩具。

报警人竟然是小女孩的妈妈。

小女孩曾在店内偷拿过几个扭扭蛋,再次经过的时候,被店员认出,店员打电话通知了小女孩的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赶到后,无论怎么询问小女孩,小女孩都不承认自己偷了东西。为了给女孩一个教训,妈妈想到了报警。

警察来后,对着小女孩一通拍照,接着询问小女孩是否听过犯罪和坐牢,并表示偷窃是一种违法行为,严重的话是要坐牢的。

最终,小女孩表示以后再也不会偷东西了。

众多网友纷纷为这位妈妈的教育方式点赞,认为她没有一味地偏袒自己的女儿,给了孩子一个很好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我读完这则新闻,内心却很不是滋味。小女孩才7岁,当妈妈报警的时候,孩子该有多么恐惧和绝望呀,最爱的妈妈不但不保护自己,还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和众人一起攻击自己。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期盼社会对自己尊重,是一个人天性的需要。”

为了所谓的教育,妈妈甚至不顾孩子的天性,把小事化大,意图用警察恐吓孩子。

但恐吓教育并不是真正的教育,恐吓是威胁和控制,恐吓教育对孩子百害无一利。

二、恐吓教育后果严重

“你再不听话,就让警察把你抓走!”

“你再捣蛋,叫医生给你屁股扎几针!”

“你要是再哭,小心狼来把你叼走!”

这些耳熟能详的恐吓言语,几乎每一位家长教育孩子时,都会脱口而出。方法效果立竿见影,但父母殊不知,这种恐吓式教育会危害孩子一生。

知乎上有人提问,童年阴影真的会伴随一生吗?

有网友回答说:“是的,一辈子过不去,开心的时候还好,伤心崩溃的时候,它会像蛰伏的野兽出笼,撕碎你最后一点勇气和希望。”

而恐吓教育正是造成许多孩子童年阴影的重要因素。

1920年,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和同事找来了9个月大的宝宝艾伯特进行心理实验。实验人员先让宝宝触摸毛茸茸的小动物,此时小艾伯特完全没有任何恐惧。

到艾伯特11个月的时候,实验人员让他抚摸一只小白鼠,在他抚摸的过程中,实验人员突然使劲敲击铁棒,制造出巨响,小艾伯特被吓哭。

随后每当艾伯特抚摸小白鼠的时候,就会听到可怕的巨响,艾伯特一度由于惊吓而近乎昏迷。

但这个惨绝人寰的实验并没有结束。后来,艾伯特一看到小白鼠就恐惧尖叫,甚至于看到任何带毛的东西都会产生恐惧,最终,小艾伯特在5岁的时候去世。

这个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行为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恐吓对孩子的身心伤害无疑是巨大的。

虽然我们平时对孩子的恐吓没有如此极端,但是不断地恐吓孩子造成的后果也不容忽视。

心理学上认为,恐吓教育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敏感、低自尊、社交恐惧,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形成控制型人格。

三、和善而坚定,是有效管教的根本所在

恐吓教育不可取,那该如何有效地教育孩子呢?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出了有效管教孩子的4个标准,其中“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和善”是指我们对孩子要尊重,“坚定”是指我们要尊重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具体做法,父母可以参照以下3点:

1、就事论事,教育孩子不“上纲上线”。

娱乐圈中,海清的儿子蛋妞十分懂事优秀,而海清对蛋妞的教育方法,堪称正面管教的教科书。

蛋妞9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在戴矫正器,为了防止他嘴呼吸,海清要求蛋妞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带上。

但戴矫正器很不舒服,蛋妞不太愿意,于是开始问海清:“妈妈,凭什么我总是要听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清没有像大多数家长这时候,粗暴地回一句,因为我是你妈,或者这是为你好。

她卡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回答,她对蛋妞坦诚自己没有想好,明天回复蛋妞。

第二天海清咨询了很多人,晚上认真地回复了蛋妞:

“你现在还没成年,我们是你的监护人,要对你的行为负责,等你以后长大了可以自己负责,可以自己赚学费,可以自己穿衣服洗澡,你也不用听我的,我们来依靠你就太好了。如果到时候你再需要我的意见,我可以给你参考。”

蛋妞似乎听懂了,睡觉时候主动戴上了矫正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心理学家李雪在《有限责任家庭》一书中指出,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无论发生什么,就简简单单、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本身。

心态平和,对自己和他人都不评判、不威胁、不控制。

抛开对错评判,不威胁孩子,教育孩子不“上纲上线”,不攻击孩子的人格,只针对事情本身,提出解决办法。

2、生气的时候不教育孩子。

脑科学认为:在生气的时候,人们接通的是“原始脑”,而“原始脑”是无法做出理性思考的,只能做出“战”或者“逃”的选择。

父母在生气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不冷静的大脑是无法做出理性判断的,这种时候,教育孩子就会变成撂狠话,恐吓威胁孩子。

教育是伴随着漫漫岁月的,并不是在某一时刻下一剂猛药就可以了,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在跟孩子僵持不下的时候,放下对错评判,走到另外一个房间,独自冷静一下。

教育不必急于一时,对孩子多些耐心,多些等待。因为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而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3、事后复盘法。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先生唯一审阅并指导修订的书《复盘》指出:复盘可以避免我们犯同样的错误,让我们不断地自我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岁的外甥女梓萌曾在早餐店吃饭的时候,偷偷抓了一把零钱,被店主当场抓住。表姐当时一个责怪的眼神都没有给梓萌,自己直接道歉赔偿。

过了几天,梓萌和表姐一起散步,表姐缓缓地说道,梓萌上次去吃早餐的时候,看到零钱盒敞开放在那里,就抓了一把。

接着表姐停顿了一下,继续严肃地说道:“把别人的钱财拿走就是偷,偷窃是严重不对的,我们需要把钱还给店主,跟他道歉,并且接受店家的处罚。”

最终表姐让梓萌用零花钱把赔偿的钱补上,并和梓萌一起写了一封道歉信,带着她去店里认错。

我向表姐请教亲子教育,表姐回答:

孩子做错事时,内心一定十分惶恐,当下教育效果未必好。而事后选择一个更恰当的时机进行复盘,更有利于孩子改正错误。

亲子教育中的复盘尤为重要,父母可以遵循回顾事件、反思错误行为,提出解决方法这三大步骤。

但是,在复盘过程中,记得一定要尊重孩子,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四、除了有爱孩子的心,更要有爱孩子的正确方法

记得有段时间,一些短视频应用上出现了吓唬孩子的视频。

扮演成医生或警察等角色的人在视频中厉声说道:“不睡觉?抓起来!”,“不吃饭,打针!”,甚至有些视频直接用殴打布偶的方式恐吓孩子。

谁料这种可憎可恨的视频,竟然有不少家长转发到家长群,称赞这种管教孩子的方式很管用。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说:“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

吓唬的本质是控制和威胁,没有任何教育的作用。孩子害怕了,暂时不敢这样做了,但孩子却不明白自身问题在哪里,无法链接到事物的本质。

爱孩子,请使用正确的方式。停止恐吓孩子,教育孩子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不在生气的时候管教孩子,心平气和时,和孩子一起复盘整个事件。

祝愿每一位父母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