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上海正在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等四大功能。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二十次常委会议相关书面建言的共识是,将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置于四大功能之首,反映了四者的内在逻辑关系,体现了“五大中心”建设的核心主旨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上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核心和基本功能,就是要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效集聚、配置和定价各类生产要素,形成对全球战略性资源、产业、通道的控制力与影响力。

进一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市工商联提出,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就要进一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为此建议,要切实把握规模以上企业、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在配置全球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既要“眼睛向外”,引进外资研发中心;也要“眼睛朝内”,集聚更多民营研发机构,打造民营研发功能集聚区。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政策,吸引更多的外省市民营企业将研发功能总部落户上海,在沪设立具有独立法人的研发中心;与此同时,引导本市孵化的细分行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化转移过程中,将研发总部留在上海。加强培育一批创新龙头企业,通过配套政策支持,提升创新龙头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引领作用。

市政协委员胡政表示,金融是上海提升资源配置能力的主战场。他建议,“十四五”期间,上海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源,继续加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自贸试验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的联动。“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丰富金融产品、工具、服务方式,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经济社会转型支持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增强金融支持和服务国家战略能力。”他说。同时,始终把风险防控放在最重要位置,“行政监管”与“市场手段”两手抓,加快健全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还要加快推动金融要素市场扩大双向开放,推动改进完善外资参与包括金融风险管理市场在内各类上海金融要素市场的制度规则要求,努力以国际化规则环境吸引国际化投资者,在更好满足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需求、优化参与者结构的同时,扩大上海“价格”的全球影响力。可以通过在临港新片区等“先行先试”的方式推进上海金融要素市场、产品、机构、业务规则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加快塑造良好的金融法制环境,致力提升金融科技发展水平。

构建“中心节点”链和“战略链接”系统

市政协委员俞敏亮认为,“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就是要求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竞争。其中,本土跨国公司作为参与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重要力量,又决定了超大型城市配置全球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他表示,“十四五”期间,上海要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逐步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本土跨国公司”基础上,进一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全面提升本土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力。他建议“十四五”期间,上海加快推动本土企业畅通国内大循环,深耕国内,确保在国内“最大市场”上的领军地位,夯实向国际市场扩张的根基,有力对冲跨国经营的各类政治、经济风险。同时注重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市政协委员童继生看来,“十四五”期间,上海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就要充分发挥上海信息量大、交通便捷、国际性强的优势。他建议,以上海为经济枢纽中心,以关键要素为产业经济“节点”,链接国内外,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带动内地发展;同时,以“强功能”的思路服务和助力全国发展,坚持龙头带动、各扬所长,面向全球配置资源,构建“中心节点”链和“战略链接”系统,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位置。要创新体制机制和贸易监管模式,联动长三角、全国内地及边境、“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等,围绕进出口贸易网络打造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新平台,构建一体化互联互通综合性国际贸易产业及物流体系,实现上海在国内贸易的“中心节点”和在国际贸易的“战略链接”。

扩大国际航运中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

国际航运中心是上海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市政协委员王海民表示,上海国家航运中心虽已形成部分服务辐射能力,但主要集中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对标伦敦、新加坡等世界知名航运门户枢纽城市还有较大差距。他提出,随着数字化新基建与创新动能结合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航运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从主要依赖航运硬件投入逐步发展为以数字化服务创新为引擎的综合软实力提升。上海应抓住航运区块链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数字经济模式创新,建议在措施上,依托GSBN或物流大数据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产业链数字化基础设施联通,重点解决各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数据连接问题,推动航运中心向更高效、安全、节能的方向发展;在政策上,推进境内各相关方的数据上链,以进口业务为切入点,率先推出针对电子提单的金融和法律配套服务,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实现数据标准的先发优势,推动形成高效、安全、法治的航运保障体系,成为全球首个承认区块链电子提单合法性的城市,奠定上海在全球航运业未来的话语权。

民进市委提出,“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扩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资源集聚和配置能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硬件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加强。经过调研,民进市委指出:现在上海港近洋航线主要集中在外高桥港区、远洋航线主要集中在小洋山港区的做法,使得干支线之间的集装箱调配成本过高,不利于国际中转箱量的形成。要巩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全球地位,有必要在“十四五”乃至“十五五”期间继续保持全球集装箱第一大港的地位,就需要尽快开辟大洋山的集装箱港口功能,便于大小洋山港区之间的班轮干支线交互,从而大力发展集装箱的国际中转业务。这样才能确立上海港东北亚最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展现其在航线和集装箱资源上的配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