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杭州出发不到50公里

青山村在群山怀抱中显露出来

这是一个只有2000多村民的小村落

却吸引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设计师到来

他们的到来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

张雷和他的传统手工艺材料图书馆——

“融设计图书馆”

他们口中的张雷是谁?

这个梳着长发的80后青年不善言辞

实力却堪称“大神级别”

留学意大利回国后

张雷和设计师克里斯托弗、乔瓦娜三人

最初在余杭创办了设计品牌“品物流形”

在那里,他们解构余杭的油纸伞工艺

仅用糊纸工艺创作出“飘”纸椅

获得米兰设计周

塞罗纳斯塔利特展览现场的最高奖

随着设计和研究的深入

绿水青山越来越成为张雷的设计灵感

从意大利米兰到浙江余杭再到现在

张雷的“融设计图书馆”为青山村停下脚步

还带来了美国、日本、德国等

优秀青年设计师

一住就是五年

为什么是青山村?

可以说,张雷们的出现

离不开当地政府的良苦用心

上世纪80年代

青山村曾饱受环境问题困扰

村民们在竹林中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剂

致使龙坞水库污染严重

直到2015年

流转村民的毛竹林才将农药问题彻底解决

怎么摆脱仅依靠竹子为生的困境?

青山村想到靠手工艺增加绿色收入

把将绿水青山奉为“缪斯”的

艺术家们引进来

他们租住在村民家中

将传统的自然文化与个人设计相融

日本来的山田浩司以龙坞水库为灵感

创作了作品《光与影》

来自克罗提亚的迈克尔

则是将青山村随处可见的竹子

变作了竹龙椅设计

生活在这里,也反哺这里

张雷说

“融设计图书馆”服务于两种人群:

一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设计师

二是村子里的村民和孩子们

设计师们加入村里的

“未来乡村联合工作坊”

教授当地村民

竹编、竹刻、金属编织、榫卯等手工艺

帮助村民们用文化传承换金山银山

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传统手工艺相互碰撞

产生的效益无限叠加

村民俞才根在洋师傅——

26岁的美国设计师戴斯的指导下

在竹风铃设计中加入手绘元素

一朵简单的“祥云”

让他的风铃年出口销量翻番

增长到了100万元

陷入危机的竹制品加工厂,活过来了

住在青山,活在青山,梦在青山

老村民们在国际视野的影响下

更新了生活和生产方式

学会了精准的垃圾分类

也拥有了健康的生活习惯

而对新村民张雷来说

他已规划好要在这里工作40年

青山村的老式夯土房与传统工艺世界

是他不改的初心和创作的源泉

是他的家、梦与未来

本文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乡村之声转载编辑:李雨楠//责编:李沛//监制:汪群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