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花时间相约每年夏天都一起出来充电,之前去了意大利、美国,去年带娃挑战了法国、罗马尼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也出不了远门,就干脆走进大自然吧,我俩现在,正在一个叫桐木关的武夷山小山村里,参加一个自然主题的亲子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乡村的好处是,空气很清新、也没啥光污染,每晚都有户外“探险”活动,这是我们昨晚看见的漫天星空,是不是太壮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俩娃在这儿,也不叫小叶子和果果了,我们相互都要称呼自然名,这俩竟然不约而同起成了“闺蜜款”:一个叫小麻雀,一个叫小孔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哈哈,小叶子还把我的名给起了,叫小白兔,花时间特别喜欢枫叶,所以她叫“枫”

正赶上学期末,花时间这两天都在搏命赶作业,前天睡了3小时,昨晚又通宵小组讨论赶一个ppt,我晚上10点把娃哄睡开始手机码字,是不是也挺拼

不过还是觉得来得值,车子一开进大山,我竟然莫名有种感动涌了上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看过这两篇的读者会懂:

专门坐飞机在奥森公园里上课两天,我都有哪些“神奇”的收获?

岂止是培养专注力创造力,带孩子玩转大自然,这12个游戏,每个都是受用终生的礼物!

加上去年还去了一趟尼泊尔,每一次我都特别期待孩子有一天能和我一起深度探索大自然,终于,我们来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必须解放天性啊,不仅我们和娃在脸上互画,再瞅瞅营地引导员,哈哈哈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民宿地上,窗子,床上有虫,娃都不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旅途还在进行中,也有一些小意外发生,还挺多感受的,先和大家分享一部分吧。

第一天刚到,下午的时间,大人和孩子的活动是分开进行的,父母这个环节,我以为可能会给我们讲一些和大自然有关的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完全不是,更像是一节超有趣的正面管教PET父母效能游戏力组合迷你工作坊,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孩子、认识自己的

引导员先是拿出两盒彩带,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它摆成星星的图案,要求每个人的双手都要在彩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很快摆好了:还觉得两边摆法不同,挺有创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紧接着,引导员问了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里面的星星都是什么形状的?星星一定要是五角形的吗?

对哦!谁说星星只是五角星,星星可以有很多形状......

这个小游戏的目的,是希望我们可以拿掉一些思维定势以及装在大脑里的固定程序,在这几天,多一些灵活与创造。

嗯,跟着引导员拿了好些张正反面都有字的题卡,让我们选择觉得正确的那面,并解释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觉得好多个都特别有意思:

1、“答案是 ......”vs “为什么?”

刚到营地的时候,好几个小朋友都被其中一个引导员的帽子吸引了,因为上面有一只长嘴巴的“小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有孩子问,这是什么呀?

引导员的回答特别有趣,她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这是什么,而是问他们,“你觉得这是什么呢?”

“我觉得是啄木鸟!”

“为什么呢?”引导员又问。

“因为它的嘴巴尖尖的长长的。”

“哦,那嘴巴尖尖长长的只有啄木鸟吗?还有什么吗?”

“我知道还有一种!”

“嗯,你知道的这种你观察到什么?他又有什么构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导员说,如果时间充裕,这样的问答还能持续好几轮。相比较给答案,更珍贵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会去思考,会去给出他观察的依据,会一步步的带着好奇去探究更多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的,我们在大自然中如果遇到一些不认识的昆虫、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重要的也不是一定要马上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名字只是一个代号,我们如果观察思考好奇探究,才最可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每次想要给孩子答案前,尝试等一等,那个“答案”诞生的过程,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解锁更多谜团。

2、雨天不出门 vs 雨天棒棒哒

翻到“雨天不出门”的时候,觉得还挺正常,平时不都这样,可看到棒棒哒这一面,我笑了,立马想到了小猪佩奇。

引导员说,仔细想一想,雨天我们为什么不爱出门?可能怕鞋弄脏,怕裤脚打湿,怕淋到雨之后生病......

但其实,这些全部都有解决方案:怕鞋弄脏可以穿雨靴,把裤脚打湿可以穿雨裤,怕生病可以回家立马洗个热水澡,喝喝姜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刚才的五角星,我们头脑里装了很多的条条框框,才会人为地给自己、给孩子加了很多的束缚。

是啊,本来刚到的时候赶上下雨还有点郁闷,觉得不方便,但后来越来越意识到,无论晴天雨天,都是馈赠,包里揣着雨衣就好,还会遇见雨后的好风景。

是不是带娃也一样:遇上娃不太合作的一天,也能有这好心态,得多无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批评/建议 vs 赞美

那必须选赞美、不要批评啊,这有啥好说的,但让我心里咯噔一下的,是“建议”。

建议特别像好为人师,我觉得对、觉得好,就想安利你。

可是:我们以为的好,就一定是好吗?对自己好,就一定也对别人好吗?对别人好,对方就一定要接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猛地想起,虽然我也知道不要随便给建议,可能在工作中、成年人的相处里还挺有边界的,但对孩子呢?我真是没少提......

刚到村里的那顿午饭,我还给小叶子提了好几次“建议”:“你得吃点这个菜、你不能只吃这个肉”,甚至还自作主张给她夹菜,每当这个时候,这孩子都特别反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解决方案”很简单,在给出建议之前,问一问孩子需不需要。

晚饭时我换了方式,想给她夹菜盛汤之前我问她,你需要妈妈帮助你盛菜吗?

她要么点头,要么摇头,温柔多了。

我知道这一点对父母来讲太难了,我们可能日常无时无刻不在提建议,但别忘了问问孩子是否需要,有时闭嘴,比说1万字还有效。

而如果实在忍不住想说,那也要接受:孩子可能不接受、也有权不接受。

其他的还有“带孩子来玩”vs“陪孩子一起玩”、“问题导向”vs“发展导向”、“弯腰”vs“蹲着”......

引导员特意强调,他们不叫老师,只是引导员,真正的老师,是大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无数次看到“引导员”们面对孩子蹲下来、跪下来,和孩子同一视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想起带娃在酒店吃自助餐、在车里看猴子时她莫名的小脾气,其实,都是和“视线”有关:

我们只有真正站到孩子的位置,才会懂得,孩子的本质都是天使,不会平白无故的有情绪,都渴望被看见、被温柔以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这趟亲子之旅还在继续,手动打完这些不知不觉又快1点了,隔壁的花时间还在奋战作业,哈哈,希望明早的徒步我俩还能生龙活虎。

先说到这儿哈,下次写写我遇到的“小意外”:啥事儿,让小叶子悲伤地哭抽抽了1个多小时、后来又有美好大结局呢?

作者:吉吉。微信公众号「慢成长」联合创始人,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