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大流行还在继续,对经济领域造成了巨大影响。如何应对疫情对经济金融的冲击?如何实现既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提高相关领域的公共治理能力?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陈诗一主编的《经济战“疫”》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8月12日是上海书展开幕日,《经济战“疫”: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与对策》研讨会当日下午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主题为“后疫情时代:‘十四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这本书由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的40多位学者参与,内容涉及宏观经济、产业经济、金融市场、世界经济、公共治理和地区经济六个部分。研讨会现场,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复旦大学教授彭希哲、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方红生、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柳等出席并发表讲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扬在发言中指出,《经济战“疫”》坚持问题导向,对抗疫过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做了较为体系化的梳理和应答。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团队没有就事论事,也没有把它做成纯学术的文章,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长远和转型升级,着眼社会主义现代经济体系和治理体系建设。

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严峰指出,《经济战“疫”》是国内最早面世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与对策的专业图书,该书主编陈诗一在极短的时间内,组织了40多位学者,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完成了书稿的写作。这本书出版后产生了非常积极的社会影响,目前正在洽谈版权输出,努力向世界传递中国在经济运行、公共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抗疫经验,讲好“中国故事”。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中,前来参会的学者深入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及应对之策,并针对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围绕“十四五”规划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远景目标,就如何在“十四五”期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有效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重大现实议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交流研讨。

不少人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形容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但在陈诗一看来,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经不止于“百年不遇之大变局”。“疫情不仅影响经济指标,也会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所以对经济规划要做很长远的打算。”

在谈到“国内大循环”、“利用疫情变危为机”话题时,他提到,现在是很多国家经济停摆的当口,也是把国内市场进一步发展、调整最好的时机。他进而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充分利用国内的市场转型,不断提升竞争力,做好对内开放;第二,把亚洲区域的贸易做好,自2019年以来,东盟已经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亚洲区域的贸易增长是重点;第三,提升服务贸易。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彭希哲则从人口学的角度把脉养老产服务业。他指出,老年人是新冠病毒的高危人群,疫情让人们看到了人口老龄化的另一种危机,这就需要整个社会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关照和保护。

他认为,再过10年,老年人群的生活消费观念会发生变化,这将给很多产业带来发展机遇。比如,在给老年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将促进护理、医药等一系列产业发展,它们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