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今年以来,我市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持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突出做好危化品安全生产,强化常态化明察暗访、强有力执法检查、针对性教育培训、信息化智能化安全监管等工作措施,全市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形势稳定,1-6月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1.11%和62.5%。

我市全面开展危化品安全风险摸排,对照新标准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辨识评估、落实管控措施。2019年,共摸排企业1844家,风险点5876个,辨识重大危险源451处,建立危化品风险分布档案“一县一册”,15个行业部门“一部门一册”。目前,全市42家一、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实现全省危化品重大危险源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在线监控;39家危化品企业装卸环节纳入改造范围,34家完成了定量装车系统改造和危化品车辆目录、电子运单系统、公安系统路面卡口建设。我市自主开发了危化品企业安全承诺公告系统,督促全市223家危化品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天10时前在公司厂区公告栏内发布安全承诺,同时在市应急局网站公告,确保生产过程安全;研发隐患追溯管理系统,通过在滨化、京博石化等8家企业试点应用检查整改隐患2124项,实现对重复出现的隐患进行自动统计分析和追溯。今年,全市将实现164家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在线监测预警全覆盖,完成滨城、阳信、无棣、博兴重点县危化品道路运输全过程信息化建设。

我市高压推进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综合整治,采用异地执法、集中执法、综合执法、“双随机”执法等多种形式,实现全年不间断、无缝隙、全覆盖,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提升企业安全发展水平。今年以来,通过开展打击非法生产经营专项行动、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集中行动、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执法检查、“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等,全市累计派出检查组7926个,检查企业22840家次,查处隐患47932项,已全部整改完毕,责令停业整顿或停止建设企业29家。为切实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当前已对去年“利奇马”台风期间积水明显的214家企业按照落实“一企一策一台账”和“企业要跑到、老板要见到、物资要看到”三到要求,逐一进行了督导检查。

市应急管理局成立10个明察暗访组,每月至少一次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县(市、区)、乡镇、企业一线明察暗访,重点时段、敏感时期每周都有明察暗访组在基层企业开展检查,加强对基层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指导服务,切实解决安全生产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共派出执法人员和安全生产专家484人次,抽查乡镇89个次、帮扶指导企业452家次,查处隐患问题2412项,已整改2330项;聘请省级以上专家,对25家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开展了会诊式检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市安委会办公室印发《告全市复工复产企业书》提醒企业做好10项工作保障,在全省推广;免费向企业提供复工复产专题网上培训,累计培训16.68万人次。

为不断提高“三类人员”特别是一线员工的安全素质,我市不断创新实施载体丰富、灵活多样的针对性教育培训,满足了企业不同层次、不同时期的安全知识需求。去年,邀请国家级专家团队在各县(市、区)巡回培训企业管理人员4100人,开展送专家和技术人员到车间到班组现场培训19批次、培训2581人次,运用网络平台在线课堂培训员工15574名,免费培训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21934人次;今年,全市将通过县市区轮训、网络平台在线课堂等方式,开展在岗员工安全技能提升培训、事故警示教育20万人次。

我市深入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大力发动企业全员辨识风险、全岗位查消隐患,大力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编制了工贸小微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明白纸,将冗长复杂的创建步骤和措施要求简化明晰为一张纸,大大提高了企业创建效率。截至目前,已有803家企业建成运行双重预防体系,全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非煤矿山、金属冶炼、涉氨制冷等342家企业全部完成省评估,评估率达到100%;今年加快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向小微企业延伸,年内将有1000家企业建成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