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 ◆ ◆

提拎着唱(噙住唱)的运用

张再峰

◆ ◆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剧唱法是用“浅声道”在“人声非自然声区”演唱。演唱中因调门高,高音、超高音多, 且出现繁复。因此,在京剧演唱中就需要随时保持“提拎着唱”(噙住唱)的状态,即随时准备唱高音、超高音的状态。在一段唱腔的一开始就要进入这种状态,以便唱者在演唱时可以主动掌握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的音高、音强力度在自己身体上的平衡感觉,从而掌握自己在唱什么音时,是什么样的压力?腔体收缩的松紧状又是什么程度?

不但“忽听得的”几个高音要提拎着唱,而较之稍低的“唤苏三”几个音也要提拎着唱,因丹田气息憋紧的声带不能松, 共鸣腔体不能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摇板从一起唱就要“提拎着唱”(噙住唱),尤其是在“王”、“战”字的拖腔,一定要将“提拎劲”保持到最后,千万不可声音还没完就把“提拎劲”松弛了,要等完全没有声音后才能收气、松弛,否则会出现塌调、音不准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段唱腔中,如遇长过门时,在过门中唱者可以获得暂时的松弛、缓冲,但在再开唱之前就又要回到前面的那种“提拎”状态,这样唱可以使声音保持统一在一个声音位置,从而唱出每个人自己口中最好听的声音。

在运用“提拎着唱”(噙住唱)的同时,还需结合采用“支点感觉唱法”可使声音平稳,音色清脆、无杂音。

这种状态的唱法要保持在所有的演唱中。由于京剧演唱其核心就是采用“提拎着唱”的唱法,所以,从中音到高音或从中音到低音的过渡,就很少会出现换声的“坎儿”(即破裂音)。因此,“提持着唱”其实也就是消灭“换声点”的一种歌唱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提持着唱”(噙住唱)的唱法是京剧演唱中的核心唱法,这种唱法可使声音不至散在嗓子眼里或口腔中,可以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使声音音色保持统一,使其真、假声不会打架。由于气息的集中, 所发出的声音自然也会集中而凝练, 这种唱法由于能使气息如手提物件一样地能上能下,自如灵活,声音也就能高能低、能窄能宽、能快能慢、能轻能重,运腔可灵活轻巧,圆润自如,就是在换气时,也可不留痕迹,所演唱的高、中低音都可挺拔秀丽,醒耳提神。有拨地而起,挺立凌空之势,饱含着立体的美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例中★处的这些后倚音,如不“提拎者唱”,就唱不出具有余派特色的“摇曳生姿、余音绕梁”的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例中,“分”字后面的拖腔,余叔岩唱来跌宕有致,玲珑剔透,若无特佳之“提溜劲”贯穿全腔,则绝难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