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高考作文把大家都推上了议论的圆桌,2020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为一则材料作文,让学生思考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者是错位。一篇命名为《生活在树上》的作文,起初在第一位老师打了39分后,后续有两名老师都打了55的高分作文,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篇神奇文章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文章,自己心里可以先打个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这篇文章,我大概看懂了60%,而且有一些字还不认识,更不知道是什么含义,所以对文章的理解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不禁感叹,现在的学生真的好厉害呀,在我们那时高考时,应该是没人写的出这样的文章的,至少我觉得,在我们学校是没有谁写的出这样的文章的,无论是不是满分,至少要给写这个文章的同学点个赞,真的太厉害了,厉害到感觉是作文猜题猜中了,进而把早就准备好的文章写了上去。

目前,关于这篇文章有几点热议,我给大家说道说道。

1. 这篇文章该不该得满分?

就这篇文章,该不该得满分,其实是比较难以决定的,毕竟武无第二,文无第一嘛,高考这么多年了,除了语文评卷会有一些人为因素外,其他学科都没有问题,而语文评卷的人为因素主要体现在作文上,我不知道现在的作文阅卷是否有相应的规则,每个阅卷老师是否按照这些规则去阅卷,不过,这么多年了,想来应该是有的,那么,既然有规则,那就拿了规则和这篇文章去比对,然后,就应该至少可以参考出大致多少分了。

2. 这篇看不懂的高考作文,可以树为满分典范么?

想来,这不应该能树为满分典范的,这样的文章,真不是一般人能写的出来的,尤其是高考要考好几门功课,整个高中学业也有好多门课程,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试问,要像这样的文章去学习,一定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在这时,我不禁想起“孔乙己的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的感觉。这样的学生,应该可以去考中文系,历史系,但高考的这么多学子,并不是都考这2个系的呀,所以,典范肯定是不行的,最多只能是小圈子里面研究研究而已。

3. 浙江满分作文阅卷组长被举报的相关讨论

这一点其实已经脱离这篇高考作文了,有群众对阅卷组长陈建新提出了实名举报,提请调查。目前,陈建新老师因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而被停止工作,但出书、开讲座等商业活动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

陈建新老师前几年从浙大退休,担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已有20年之久,甚至有很多媒体将他称为“浙江高考作文之父”。20年间,陈建新从未停止过与高考作文相关的商业化活动。以高考作文阅卷大组长的身份出书、开讲座、出售付费课程,他的意见和想法往往马上就会成为各大中学作文指导的风向标。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关于该阅卷组长的相关新闻,也算是把他推上了浪尖风口。

基于以上信息,有以下几点疑问,供大家思考

A. 每年的阅卷老师都是从各个学校抽调的,而这个陈教授担任阅卷组长,一任就任了20多年

B. 国家有相关规定,高考命题者严禁在一定期限内严禁出书、开讲座,就是为了防止商业的利益关联,会有损高考的公平性。那么,高考阅卷者就不用遵守这项规定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像陈教授这样又当教练,又当裁判的教学工作者,当他的非主业收入(校外讲座,出书,收费视频等等)超过了学校主营收入的时候,会否有什么影响?正如前几年,好多老师开办的课外培训班教导的学生考试就比不参加培训班的成绩好,原因是课外讲的多,课内反而讲的少,课外讲的会考,课内会考的不讲。

C. 从下图通报可以看出,该篇高考作文以及他的点评是他未经允许擅自泄露出来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其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要为高考作文树立典范么,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 更有甚者,是否作者故意而为之,让阅卷老师发现作文的特别,以此认出作者是谁,从而暗箱操作。因为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这篇满分作文与陈建新主编的作文辅导书中的其中一篇范文非常相似,这不知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细极思恐哦

E. 细想想,应该还有一些疑问,留待大家共思

一文激起千层浪,文也许是好文,但不是大家的文,师未必是好师,留待大家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