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在线8月14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翁灵娜)湘乡市壶天镇潭桥村是我省脱贫攻坚重点帮扶村,也是我市贫困人口最多的村之一。由于位置偏远,一无交通优势,二无产业基础,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从2015年开始,湘潭市发改委联点帮扶壶天镇潭桥村。从2017年派出1名干部驻村帮扶,到今年4月增派5人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再到全体干部职工与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子”“认亲戚”,把“党旗红”洒向潭桥村的田间地头、百姓心头。整个脱贫攻坚过程,就是辨识人才、强化作风、磨炼队伍的过程。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一批“最美脱贫攻坚人”脱颖而出。

从部队到地方的“硬汉”

彭继武,42岁,潭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2018年11月20日,彭继武结束了21年军旅生涯,转业到了湘潭市发改委工作。报到第二天,他便服从组织安排,克服诸多困难,毅然来到了湘乡市壶天镇潭桥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从部队到地方,一开始彭继武有些难以适应,但他凭借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军人本色,一边借助书本和网络等,为自己“充电加码”;一边虚心向各级扶贫干部和村“两委”成员请教,迅速掌握了各项精准扶贫政策。

到村后一个多月,他雷厉风行,扎扎实实完成了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入户走访工作;2018年底迎省检期间,与村“两委”成员一起连续奋战10多天,把全村档案资料整理得明明白白;2019年3月,村里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的赤松茸蘑菇外销受阻,他多方联系后,帮助销售了4000公斤赤松茸,解决了销售难题;贫困户周仲兵,患有严重听力障碍,但一直没有办理残疾证明,彭继武立即联系医院鉴定,不久后,就把一本二级残疾证递交到了周仲兵手里。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了“脱贫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彭继武下足了“绣花”功夫,带领帮扶工作队对村里还没有脱贫的5户11人开展精准帮助。罗喜华一家3口人,其本人先天性聋哑,属一级残疾,无劳动力,一儿一女无固定工作。彭继武千方百计帮助罗喜华的儿子陈启明在高压电力线路厂当上了技工学徒,又帮助他的女儿申报了抚养保障补助。周建军一家6人,有两个劳动力,1个弱劳动力。彭继武通过养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和政策兜底保障等措施,帮助他们家实现了脱贫。曾秋阳、黄清梅、李桂芬因患有精神疾病无劳动力,彭继武则想方设法为他们增加收入,通过产业委托帮扶、残疾补助、低保等政策兜底,为这几户人均增收9000多元。

在彭继武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努力下,目前,潭桥村所有贫困户实现了教育、医疗扶贫全覆盖,实现了“应保尽保”的工作目标。潭桥村一位村民说:“彭书记来我们村近两年时间,麻烦事、困难事,他一件接着一件干,敢打敢拼,是个办实事的干部,不愧是当过兵的硬汉!”

跌倒后站起来的“傻人”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按照省、市有关部署,4月1日,市发改委增派许健、王奎、杨猛、陈文峰、刘宗杭5名同志到潭桥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全面协助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和“回头看”工作。

许健今年55岁,曾在工作上受过纪律处分,但他没有沮丧灰心,而是吸取教训,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在扶贫一线重新塑造自身形象。

在接到委党组交办的任务后,许健二话不说,毅然带领市发改委驻村工作队,迅速奔赴潭桥村,挑起了脱贫帮扶的重担。今年7月初,许健的母亲突然病重,家人希望他回单位上班,方便照顾老人。但为了不耽误脱贫攻坚工作,许健回家后,反复做家人思想工作,将母亲送到市五医院住院治疗,并请专人陪护。安顿好母亲生活后,第二天,他便启程返回驻村工作队。

潭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志缓,是潭桥村“两委”和市发改委驻村帮扶队重点培养支持的脱贫示范户。近两年,在各方支持和引导下,他成立了志缓家庭农场、湘乡市志恒农业有限公司,2019年10月又承包了村里的产业扶贫基地。

许健刚到潭桥村不久,陈志缓就找到了他。原来,产业扶贫基地配套冷冻库建设完工后,因电费问题一直未能投入使用。了解情况后,许健立即赶到湘潭国网公司对接,落实用电问题,赶在红薯尖销售旺季及时启用了冷库。现在,基地里红薯尖产销两旺,每天可销售1500多公斤。陈志缓说:“要不是许大哥既出主意又出力,我真不知这些红薯尖采摘后该存放到哪里,真的非常感激!”

电通了,路还不行。陈志缓向工作队反映,产业扶贫基地进出道路高一脚、低一脚,一直没有硬化。许健再次为基地道路建设而奔走。经过努力,目前,基地800米长的道路已全部硬化,农产品生产、运输的安全隐患解除了。

潭桥村位置偏远,基地的农产品销售是大难题。许健多次联系湘乡市供销社有关负责人到潭桥村调研,筹划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商标权使用、网络销售等合作事宜,还多次请农村农业部门相关技术专家上门服务,为潭桥村农业发展出谋划策。

有人问许健:“你受过处分,年纪也大了,这样拼死拼活是傻啊?”可许健回答:“作为一名党员,傻就傻吧,傻得值,我愿意!”

坐在田间地头的“画家”

市发改委增派的5名驻村干部到达潭桥村后,立即着手铺开脱贫攻坚查漏补缺工作。他们分组分户分片包干,认真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

驻村工作队队员杨猛,一直喜爱书画艺术。来到潭桥村后,他惊喜地发现:现在的潭桥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都是让人心旷神怡的田园美景。面对变化,村民们高兴,杨猛更高兴,他决心用画笔来描摹农村的一草、一花、一木,用画笔来记录全面建成小康的幸福和喜悦。于是,在帮扶工作之余,他经常坐在田间地头写生,细心品味和描绘潭桥村的美景和村民生活。

今年7月1日,正值建党99周年。一个念头在杨猛的脑海里一闪,何不创作一幅国画长卷,既记录驻村干部的帮扶经历,也展现潭桥村的新风新貌和村民们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喜悦?这个想法得到了市发改委领导的大力支持。

目前,这幅国画长卷正在艰难的创作过程中。杨猛说,希望这幅长卷成为湘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为真实的见证。

脱贫攻坚任务重,要求严,责任大,“硬汉”彭继武、“傻人”许健、“画家”杨猛,在潭桥村的脱贫路上挥洒着汗水。除他们以外,46岁的王奎是物流和价格方面的“专家”, 26岁的陈文峰是粮油购销总公司的“秀才”,35岁的刘宗杭是勤劳肯干的“老实人”,他们同心同力,各显身手,奉献着,奋斗着,坚守着,他们是潭桥村村民口中、心中的“最美脱贫攻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