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站

山证社服

事件描述

8月11日晚,国家发改委发《关于持续推进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明确1、继续推动景区门票降价;2、不断完善门票价格形成机制;3、规范景区价格行为;4、切实落实门票价格减免政策等措施。

事件点评

景区门票降价是旅游业发展必然趋势。目前国内景区分为三种类型,即政府定价类景区、政府指导价景区和市场定价景区。国有景区管理经营也有三种类型,即由政府派出机构管委会直接管理经营;由政府投资的地方国企经营;地方向社会招商引资,委托给国企或民企管理经营。决定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两大核心因素分别是:1、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景区资源保护等财政支撑力度;2、市场对景区资源和服务的需求强度。两者对门票价格的水平和走向起互相制衡作用。当前由于市场化机制不断强化,通过高价门票方式把景区支出转嫁到游客身上,导致国有景区事业属性与产业属性之间的失衡、公益性与商业性之间失衡。参考国外旅游城市,门票收入在旅游总收入的占比不高,中国的景区门票降价将是未来旅游业发展一大趋势。

多地出台门票减免政策提振旅游市场。国内部分景区门票高定价、多次收费等现象被诟病多年,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有关政策降低景区门票价格。2018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门票价格,剥离门票“额外负担”等措施,推动5A4A景区门票降价;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有关政策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各景区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景区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打折等政策。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业损失惨重,部分景区为了吸纳客流提振产业,相继提出大幅度优惠甚至免门票等政策。最近一个月,多地出台包括景区门票优惠在内的一系列旅游消费刺激政策,其中湖北、山西、青岛、西安等地出台部门景区免门票等措施。

景区公共属性增强,促进旅游业加快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提高景区门票虽然短期可以带来直观收入,从长期来看,景区门票价格过高不利于社会效益最大化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部分地方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把景区门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同时叠加景区门票价格管理机制不完善而造成多重收费等乱象。过高的门票消费比重,已成为制约游客出行的障碍之一。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公园等旅游资源,是弘扬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而依托这些资源建设的景区,具有明显的公益属性。景区逐渐摆脱过度依赖于“门票经济”有利于向产业经济过渡。除了门票收入外,旅游所带动的旅行团、餐饮、酒店、交通运输等相关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近年来新兴的旅游产业附加玩法也能带来收益。统计显示,旅游经济中1元的直接收入可以带来6.8元的间接收入。从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更加强调景区的公共属性,摆脱景区收益绑定门票效应,才能促进旅游业加快从门票经济像产业经济转变,更好的发挥旅游资源带动作用。

投资建议:当下正值传统暑期旅游旺季,全国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区区域疫情反复对旅游业复苏并未造成影响。文旅部有条件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团队旅游业务后,旅游相关搜索量、预定量呈现较大幅度攀升,显示出消费者旺盛的旅游消费需求。在旅游业加速复苏趋势下,结合地方景区降低门票价格,不仅可以在短时间促进旅游人次进一步恢复,也能更好的促进当地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关注板块:旅行社行业、景区行业、酒店行业;重点关注公司:众信旅游、凯撒旅业、天目湖、中青旅、锦江酒店、首旅酒店。

存在风险

宏观经济增速明显下行风险;游客出行低于预期风险;疫情对旅游行业影响超预期风险;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