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不要担心机器抢了你的饭碗,舆论是有导向的,导向是因时因事而变的,而机器人会的都是过去时的导向。

文|思考者王明轩,原载于新媒体大趋势(ID:xmtdqs)

不要以为这个标题是耸人听闻,请先把下面这28秒音频听完。

听出是机器人在主持吗?怎么样,惊着了吧?千真万确,说话的就是机器人!

再上一段女机器人。

感觉如何?反正,作为干了一辈子广播电视的老媒体人,我抱着手机呆坐了良久......

人工智能,能够取代人类简单重复劳动的人工智能,真的来啦!这是我认识多年的一位小兄弟组织研发的,他把这套系统称为:取悦 全能AI电台主播智能播控系统

十几年的互联网公司的创业实践,以及几十年的广播电视工作经验告诉我,这也许是一套能够改变中国广播电视业态,特别是重塑广播电台的结构、流程、盈利模式的应用技术。我觉得有必要把它介绍给业内同仁。当然,其它领域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朋友,这种模式对你也应当有借鉴意义。

01

这套机器人能够瞬间让一家电台在节目质量、播音主持水平、管理效率上实现一次跨越式的大升级。

1、这套系统提供的各个机器人主播是通过对不同的优秀主持人累计十几年的电台声音节目进行模型训练和深度学习,用独创的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算法打造而成。包括主持人的音质,甚至呼吸的气声,都再现得惟妙惟肖,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听众完全听不出来是机器人在全程主持。

理论上讲,如果有法律的授权和足够的节目内容进行训练,完全可以训练出跟中央广播电台夏青、中央电视台李修平、著名配音员任志宏声音一样的机器人主播。也就是说,完全可以让一家县级广播电台的播音水平瞬间达到省级、甚至是国家级水平。

2、这些机器人可以根据内容要素,比如,歌曲的背景含义、歌曲的理解、作者故事、传唱度,以及前后歌曲音乐的上下情感逻辑,自动配置适宜的情感、语言、语速、节奏,每一位都是“有血有肉”的主播。

更重要的是,机器人主播是不会遗忘的,它能够把自己学会的万种词汇、情感逻辑、语言方式信手拈来,即使介绍同一首歌曲或音乐,这一次与上一次的串词,这一秒与下一秒的解说,也可以做到完全不一样, 按概率计算,AI主播至少在几年内不会重复同一句话。这又保证了内容质量跨越式升级。

3、这套智能播控系统操作起来十分简单,我们以一个音乐台为例简单介绍。

首先,在系统提供的机器人主播中选择合适的 “主持人”并确定它们的职责。

第二,设定音乐节目的参数,系统就会在其自带的海量高品质音乐素材中,根据新歌、老歌,流行时尚、经典歌曲、英文歌、爵士乐等参数及你预定的比例,全自动合理编排整个节目的选曲,并匹配预选机器人主播,同时也会自动生成主播的串词。无需人工,一键完成。当然,如果你不满意,或者添加你自己录制的曲目、写的串词,也可以按你的意图人工干预。

第三,设定呼号和报时。机器人主播会根据串词的需要和精准的算法,随机在节目中插入时间和电台频率。比如:时间来到了北京时间15:05分,各位正在收听的是FM……

第四,设定路况和天气。在指定的时段内,机器人主播会根据百度地图实时数据,播报所在城市重点道路的堵车点,拥堵长度,平均车速,尚需几分钟通过。天气的数据则是来自中央气象台。

第五,设定新闻时段。在该时段内,机器人主播会选择采用新华社,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的稿件播出。如果需要播出本省、市、县的新闻,或本台记者的稿件,只需在“自定义新闻”按钮下把稿件文字输入计算机即可。

以上,一个音乐台需要自动播出的内容就编排设定完了,机器人主播就会按时出来工作了。

4、到了台里由真人主持人主持的热线、谈话节目时间,或者,紧急突发需要,工作人员可以随时中断该系统播出,由真实主持人主持,无缝无痕切换。

5、该套系统自动检测,双备份,做到播出万无一失。

6、当然,这套机器人系统还有需要完善的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虽然对于程式化的内容,它的表现十分出众,一般的市县级电台甚至很多省级电台都无法望其项背,比如,音乐节目主持、天气播报、路况播报、寻点报时、频点播报、歌曲预告等。

但是对于新闻节目、需要双向互动的热线节目,由于训练的时间不足,以及“智商”所限,它还欠点火候,需要假以时日。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连这些它也能够做得比我们更好,那还要我们干嘛呢!

总之,这套人工智能系统提供的不是简单的革新,而是实现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的信息传播样态的跨越式升级。

02

它能取得什么样的经济效益?

极端的情况下,可为广播电台节约70%-90%的运营成本。

1、机器主持人不要休息,不要管理,不要工资,不会抱怨,不会请假,可以通宵值夜班、周末班,且主持水平超级稳定,保证全天候24小时上节目实时主持。对应与之配套的录音、剪辑、制作、播出人员及其费用,以及设备费用自然也跟着节省下来。据了解,已有电台甚至全天24小时AI主持,无需主持人,电台只安排一个人值班就行了。

当然,这属于极端现象,并非我们所倡导的方向(关于这一点我们放在第三节详述),但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这套系统节约成本的潜力,极端情况下,它可以节省70%-90%的人工成本,而对于处在行业变革度日艰难的我们,节省下来的可都是纯纯的利润。

2、运营成本大幅下降,由于主持质量和内容质量的提高,可以使得收听率提升,对应的就是广告效益的提高。

3、另外,这套系统自带全套电台广告编排播控系统,可以跟第一节介绍的内容编排系统完整对接,上下任意插播广告,不会遗漏。这也算是经济效益吧。

03

那么富裕出来的我们干什么?

不是失业下岗,而是实现信息文明环境的劳动力的一次升级。

其实眼下的局面,早在12年前的2008年,我在写自己的第一部专著《即将消亡的电视》时,就觉察到了这一点,只是我没想到它来的这么猛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担心人工智能完全取代我们的位置,至少短时间内它还做不到。那么,我们该做什么呢?

1、毋庸讳言,媒体带有必然的意识形态属性,我们的媒体还往往被冠以喉舌的称号,可是现在的传统媒体还有多少能够承担起喉舌的职责呢?

个中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广播电视媒体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工业文明为我们提供的信息处理工具十分有限,从而导致在我们的整个生产流程中,我们的机构编制、人员岗位配置中,大量的人员是被大量的重复性、程式化工作紧紧拴住的。

不是我们不想创新,不想尝试,是我们大量的人力、时间、精力都用在了不开天窗、安全播出,这些底线性简单工作上了。因此,把简单工作交给擅长程式化重复性工作的机器人,恰恰可以把我们从中解放出来,向更具人类智慧的撩拨人类情感需求的方向升级。

至于具体怎么做,远的,你可以参考奥巴马、韩国愈的竞选团队是怎么做的。近的,案例就更多了,火箭军去年开设的微博账号《东风快递》就是很好的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完全可以把台里的优势力量从繁杂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组建高质量的团队,脱离不疼不痒的八股套路,真正做到上情下达,反映民意,成为政府与百姓间沟通的桥梁。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成了当地党委和政府手心里的宝,想失业都难。不要担心机器抢了你的饭碗,舆论是有导向的,导向是因时因事而变的,而机器人会的都是过去时的导向。

2、80年代,中国的广播曾陷入深深的低谷,后来又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有人说那是因为汽车的兴起构建的封闭收听环境。

其实,汽车只是一部分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电台用直播节目与电话、寻呼机打造了与听众的互动体系,通过热线节目、点歌节目、路况节目等早期的互动节目,才把广播托出了谷底。不信,你就靠80年代的单向节目,即使有了汽车的普及,也不会发展起来。

不能互动是传统媒体的硬伤,而能够双向互动,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也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因此,通过使用机器人解放出来的工作人员,要集中加强机器人不擅长的互动节目。

3、近些年,由于收入下滑,广告难做,很多电台电视台都组织节目组、主持人下商场、进社区,通过地面活动带动经济效益,但由于多数人员都被程式化的简单工作所累,无法把这项工作做深、做大。

而未来的媒体,特别是地方媒体,比拼的根本不是你能够为受众提供什么好信息(即使本地信息你都不一定能拼过大平台),而是你在当地的社会动员力,因此,节省下来的人员,要向这个方向转移,把地面活动办得更专业,更有影响力。

4、媒体的广告队伍、经营队伍是基于媒体处于强势方的社会环境下建立起来的,今天我们已经变成弱势方,理应扩大充实队伍规模。因此,尽管很多电台很早就实行连主持人也要承担一定的经营任务,但这还不够,节省下来的人员依旧可以充实进来,把通过引进机器人系统而得到整体提高的节目资源全台打通,综合经营。

好了,如果你能坚持看到这儿,说明若不是我的铁粉,也是对人工智能的主持人感兴趣的朋友,那就分享一下,让更多的在这场大变局中承受煎熬的朋友看到吧,大家彼此取暖,熬过严冬。

但有一点大家必须明确,互联网冲击的是我们的单向传播方式,人工智能取代的是简单重复性劳动,它们是不会也不能把我们饿死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简单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把人用在需要人、成就人的地方。就像200年前,农民升级成产业工人那样,再一次实现劳动力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