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日,北京市迎来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受其影响,截至当日18时,全市共关闭191家景区,停运192条公交线路,工程停工2829个。全市共备勤3972支队伍、近15万人,落实了山区沟道管控、积水点布控、抢险救援力量预置等措施。晚高峰时段,除个别区域有拥堵情况,各条环路、进出京联络线道路基本处于畅通状态。(8月13日《新京报》)

“等雨”、“观雨”、“晒雨”成为8月12日很多北京人朋友圈的关键词。由于提前收到了有关最强降雨的预报、预警信息,一些人一大早就在等待、关注着这场暴雨何时降临。最强降雨究竟有多“强”,就成了一些人“观雨”的动力。而把下雨时的图片、视频晒到朋友圈,则是分享暴雨信息的一种方式。这种心情和举动意味着不惧暴雨。

大家之所以不惧最强降雨,则是因为提前有充分准备。有关部门前一天就通过多种渠道发出相关预警,那么绝大多数市民就不会把自己置于暴雨洗礼和某些危险中。再加上公园景区全部关闭,提倡用人单位弹性工作、居家办公等举措,大大压缩了市民外出淋雨的空间。正因为如此,不少市民才从容地迎接最强降雨,才有心情欣赏最强降雨。

降雨的强与弱是一般是自然现象。合理的降雨量是对城市环境和农村大地的滋润,但最强降雨经常伴有一定破坏力,比如今年南方多地出现洪涝灾害就与强降雨有很大关系。所以,能否减轻或避免最强降雨带来的破坏力,关键在于提前应对是否全面、到位。从北京此次多种措施提前应对和市民“等雨”、“观雨”的心情看,可以给出高分。

2012年7月21日,一场61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曾给北京留下了浓重的伤痛。所以,此后再遇到最强降雨,北京都能提前采取有力措施不让“7·21”伤痛重现。此次,北京以提前发布多种预警、排水企业特级响应、倡议居家办公、近15万人迎战等举措,积极应对今年入汛以来的最强降雨,目的就是不让最强暴雨再带来什么伤痛。

显而易见,提前应对工作越充分,最强降雨的破坏力就会降到最弱。反之,如果提前应对工作有疏漏,最强降雨就会展现出无情的一面。所以,无论是北方城市应对最强降雨,还是南方城市应对强降雨和洪涝灾害等,都要提前因地制宜做好充分应对准备,这既是降低或避免最强降雨的破坏力,也是展现城市发展水平、决策能力的机会。

一个城市应对最强降雨的能力,既可以从各种具体应对措施来看,也可以从市民对待暴雨态度来看,当然还要从暴雨后各环节的评估结果来看。就北京此次应对最强降雨来说,各项防汛应急保障措施已经体现出综合应对能力;不少市民“等雨”、“观雨”、“晒雨”的心情则是前述措施保障的结果。而暴雨之后的效果评估,应该也不错。

目前,很多城市应对最强降雨的能力相比过去都有所提高。但是,部分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有时还无法承受最强降雨的考验。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城市从长远、从深层次上应对最强降雨,关键在于补齐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短板。只有当地下排水系统与临时防汛应急保障措施都做到“最强”,才能把最强降雨破坏力彻底降到最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