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看上去离我们很远

其实,这份记忆

深刻地印在我们的记忆里

如今的日子越过越好

但我们绝对不能忘记那段岁月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昨天,青岛晚报刊发了《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向市民发出积极参与“光盘行动”的倡议。晚报小记者和家长们也热烈响应,从珍惜一粒米开始,弘扬节俭的美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察:大量剩饭剩菜令人痛心

“今年我生日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去饭店点了一桌丰盛的生日宴。吃饭间,我无意中看到了邻座的几个大哥哥,他们正在吆吆喝喝地大口喝着啤酒,一杯接一杯,可是一桌的肉鱼虾蟹等各色炒菜却没吃多少。更让我意外的是,他们把剩了一大桌子炒菜,摇摇晃晃地走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觉着太浪费了!”青岛53中的路青林告诉记者,“听妈妈说,她小时候粮食紧缺,根本不可能顿顿都吃到米饭和白面馒头,经常要吃难以下咽的玉米面饼子,或是用地瓜干当饭,所以那时吃饭的时候不可能在碗里留有剩饭,一颗一粒都要舔干净的。妈妈从小教导我,不管我们的生活多么富裕,都不能浪费粮食,所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自己没有吃完的饭菜打包带回了家。”

“有一次,我和妈妈在吃自助餐时发现了不少浪费现象。比如一些年轻人在聚餐时‘抢菜’端上桌,但吃完离开后,桌子上摆满了各色盘子,里面有炒菜、海鲜、汤羹、水果等新鲜食物,浪费量相当惊人。”青岛实验初中的李然倡议,“光盘行动”就是新时尚,我们应从每一顿饭做起,成为“光盘一族”!

“饮水思源,吃饭当节俭。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到饭店吃饭时,看到一对年轻的叔叔阿姨正起身要走,可是餐桌上还剩好多没吃完的饭菜。这时,阿姨小声对叔叔说要打包,不能浪费了,但是叔叔一脸嫌弃的表情,不耐烦地拉着阿姨的手就走,觉得打包没面子。”这个场景给青大实验中学的余政桓印象挺深,他认为“打包不丢人”,在饭店点菜要适量,而不是摆阔气。节约粮食是中华传统美德,无论是在家里还是饭店,甚至在外旅游,都不能浪费粮食。

讲述:昔日贫穷饥饿令人触动

在青岛银海学校的戴天彤记忆中,小时候常去吃饭的面馆门口,总有一位乞讨的老人,他肤色黝黑,面庞精瘦。每次吃饭,戴天彤隔着玻璃窗就能看到老人,夹起的白斩鸡,怎么吃都觉得味道寡淡。“吃完饭,桌子上剩下的一小半鸡肉被妈妈打包。当我把食物放到老人手里时,老人向我露出了笑容。”只要在面馆门口遇到这位老人,戴天彤都会专门留出食物打包给老人。如今每次去面馆吃饭,她还会想起这件事。老人那深邃的眼睛时刻提醒着她,身边还有贫穷与饥饿,不能浪费一粒粮食。

“姥姥经常和我回忆,当年她背着姨姥姥上山去挖荠菜的艰苦岁月,那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平常都是一人只吃两顿饭,只有煎饼、菜和没几粒米的稀饭。孩子们稍大一点,就得漫山遍野找吃的。”青岛53中的邢雨凝发现,经过“光盘行动”等措施,许多饭店开始响应。尤其是浪费行为出现最频繁的自助餐厅,有些已经开始实行浪费食物要额外收费的制度,督促更多人节约粮食。她认为这种举措会比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更直接,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作用。

教育:背节食诗学《千人糕》课文

几年前,太平路小学的黄庚曾随爸爸参加过在上海举办的全国筷箸文化研讨会,不仅学到了餐桌礼仪,更让他意识到社会中存在诸多浪费问题。“以前,我常挑食,食不净,也屡遭棍敲手打,常被罚背诵十几遍历史上的节食诗并不得再犯。”太平路小学的黄庚自豪地说,如今他很注意节约粮食,哪怕一个大米粒都不会留在碗里。

“我曾有幸聆听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讲座,他说在以前食不果腹的年代,能吃饱饭就算不错了。哪像现在去吃自助餐,一盘子一盘子地取,有些人吃不完就扔掉。只有种过水稻才知道,要弯腰才能扶正秧苗,背后是农民伯伯们的辛苦付出。”大学路小学的李宸说,她会从小培养节约的习惯,以节约为荣,向浪费粮食说“不”。

“有一次,我在学校吃午饭,因为着急当轮值的纪律委员,急乎乎地扒拉了几口饭菜,就准备把餐盘放到保温箱里。这时,何老师看到了,她轻声提醒我,《千人糕》课文里连一块平常的糕做起来都很不容易,经历了农民伯伯种稻田和许多道工序,是许多人辛勤付出和共同劳动的成果,我害羞地低下了头。”大学路小学的李子渝从此以后,更加珍惜粮食,不剩饭,不挑食。

表率:“光盘行动”是良好家风传承

“我见到过很多饭馆里的桌上剩下一大堆美食佳肴,客人便匆匆离开,这既糟蹋了食物,也浪费了农民伯伯的心血。我们班非常推崇光盘行动,同学们不能光吃完肉,或者光吃完喜欢的菜,就再去加菜、加饭,必须都吃完了才可以加。”文登路小学的巨博暄告诉记者,一粒米、一片菜叶,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结果,是值得我们珍惜的。

“儿子小时候吃苹果,核上还有果肉就想丢掉。我告诉他,必须没有能啃下的果肉才能丢。吃西瓜也必须把红瓤都吃完了。也是我姥爷教我的,我也教给儿子。”巨博暄的妈妈林璐认为,只有坚持节俭的美德,才能让良好家风代代传。

青岛中学的王怡然偶尔会看见路边有拾荒老人,在捡垃圾桶里的“山珍海味”,这给她的触动很大。以前她吃饭总是会剩一点米粒或半口馒头,每次爸爸都会要求她把最后一粒米吃净。如果她实在吃不了,爸爸就帮她把剩菜剩饭吃掉。在王怡然看来,“光盘行动”是良好的家风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没有了温饱的危机之后,大家对于节约粮食的意识似乎有所下降。光盘行动正是唤醒了大家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责任意识。袁隆平说过,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可见粮食的重要性。”青岛61中崔王怡然的爸爸崔涛表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仅是诗句,更是一种文明和责任。应当让节约粮食、文明用餐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丨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张译心

封面图:汤臻 摄

编辑丨牛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