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曹军从山西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曹军说,从深圳开始,他经历了一次次冲破思想禁锢的突破。2002年,他的儿子出生了,但不久却被诊断为轻度智障。作为一名喜憨儿的父亲,曹军一直想给儿子探索一个未来的生活保障。2015年,他创办了喜憨儿洗车中心,雇佣的员工均是心智障碍者,从团队组建到投入运营,从工作模式到测评训练,曹军孜孜不倦的创新,用实际行动树立深圳“弱有重扶”的典范。

本期追梦人:

深圳“喜憨儿”洗车行创始人曹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创始人曹军。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喜憨儿父亲

从忧虑未来到创业

在中国,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叫做“喜憨儿”,虽然名称中带有喜字,这个人群却患有心智障碍,一生都无法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喜憨儿是心智障碍者的通称,包括患有脑瘫、自闭症、唐氏综合征、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等的人群。

“我儿子出生于2002年,在半岁的时候被诊断为发育迟缓。”曹军是一位“喜憨儿”的父亲,孩子的智力水平会停留在7、8岁左右。“想着孩子就整晚睡不着觉,有时候还焦虑得不停冒汗,心智障碍的孩子需要人照顾,将来我们家长老了、不在了,这孩子又该怎么办?作为一名父亲,我不能坐以待毙。”

为了给“喜憨儿”创造长远的工作机会,曹军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希望可以找到适合这个群里的就业机会。有一次,曹军看到心智障碍的儿童开心地玩泡泡,顿时心生感触,萌生了创办洗车中心的想法,“洗车动作是可以学会的,这样的工作这些孩子似乎可以胜任。”2015年夏天,曹军和9名“喜憨儿”的家长凑了100万元,创办喜憨儿洗车中心。

创新模式

只有营利才能长期运营

2015年8月,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正式营业。尽管洗车中心雇佣的都是心智障碍员工,但曹军并不希望洗车中心成为慈善机构,而是希望它作为一家营利性的社会企业运营,通过可持续发展为员工提供一生的就业机会。

曹军考虑到心智障碍员工的特殊性,他重新设计了整个洗车流程,通过对心智障碍群体的分析评估,创新了一套适用心智障碍群体的康复训练和测评培训。“每一个员工入职前,我们都会有个体系评估心智障碍程度和工作能力,特殊教育导师会要求他们用毛巾模拟擦拭汽车面板,从而观察他们清洗车辆的能力。”曹军介绍,根据测试的结果,每个团队会包括不同程度心智障碍的成员,他们一起共同协作完成一辆车的清洗工作。

曹军说,在洗车中心工作让喜憨儿变得更加自信,并且愿意与他人交流。虽然他们最初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压力,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与调整后,他们的身体协调与沟通能力取得了巨大进步。员工可以热情地和客户打招呼,很多顾客甚至可以叫出他们的名字。

追梦人说 在深圳,创新就是一种趋势,喜憨儿洗车项目是助残业态的新探索,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些民生小事的创新,有时候也能够让一个行业往前走一大步。

追梦故事 喜憨儿洗车中心 已走出深圳开设分店 随着喜憨儿洗车中心赢得越来越多的赞誉,许多城市的残疾人联合会和心智障碍者的家长前来学习。如今,在全国各地残联的支持下,喜憨儿洗车中心已走出深圳,在西宁、银川、杭州等地开设了分店。 曹军回忆,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的创办之初,便得到了深圳各界的帮助。“2015年,福田区政府帮我们寻找场地,从汽车修理店租到了40平方米的洗车场地,不久的将来又会给我们提供一个新地址,深圳残联也给了我们方方面面的指导和资助。”在曹军眼里,“我是幸运的,生而逢时,沐浴改革开放的阳光,在深圳有更多机会实现’弱有重扶’,实现助残就业的新模式。”

统筹/采写:南都记者 蔡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