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我小时候,我的发小家很奇怪,别家养两个老人都是一爷爷一奶奶,他们家两个老爷爷。一个是他亲的老爷爷,一个是不同姓氏的老爷爷,是个孤寡老人,他们喊他干老爷。

我问发小,你们家为什么两个老爷爷啊,他也不知道,从我们记忆起他家就有两个老爷爷。我们一起去问他奶奶,他奶奶打开了话匣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社会时,咱家穷,他家富。

他家地多,咱家只有一点点,赶上好年景,除了自己地里收成,再去他们家帮几个短工,还勉强吃个饱饭。

那时候是看天吃饭啊。

那年闹蝗灾,地里都没有啥收成,就只有地瓜因为埋在地下逃过一劫。然而地瓜不够吃啊,虽然省着吃个半饱,还是断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出去讨饭,那年节,真是,连地主家也没有多少余粮啊,他们家虽然也是地主,是小地主,他们家人也就勉强自个吃个半饱罢了。

很多人出去逃荒,也有很多人在逃荒要饭的路上饿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老奶奶当时生了病,没办法远走,只能留存本地到处讨饭。

你老爷爷每天出门讨饭,老奶奶带着你爷爷兄弟去地里寻摸有没有一点能吃的草根。

有时讨得一口半口的窝头,有时是半碗清得见底的稀粥,和着草根树皮一起吃,有时候空手而归,少不得饿上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你老爷爷出门讨饭回来,啥也没有讨到,饿得走不动了,想到家里的老婆和孩子,一路往家爬,爬过他们家门前,刚好遇到他妈妈刚洗完锅,端着一锅涮锅水正要往外泼。

他妈妈看到了你老爷爷,一看就知道是饿得走不动道了,她停下了手中要泼水的动作:“老哥,你要不嫌弃,就喝点吧,这水里多少还是有点面糊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爷爷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一口气喝了半盆子,缓了缓,有了点力气,地主家的涮锅水也是有点滋味。

你老爷爷就对着干老爷他妈说:“婶子,你们每天的涮锅水给我们留着吧,我们拿去煮个菜汤吃。”

那一段时间,老爷爷除了出去讨饭,每天还去干老爷家端他们家留下的涮锅水,偶尔干老爷的娘也会故意留下那么几口稠粥在里面。

就这么撑着到你老奶奶的身体好转了,一家人才逃荒到别的地方要饭。

如果没有干爷爷家的涮锅水,你爷爷可能都饿死了,哪里还有咱们这一大家子四世同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解放了,咱们是贫农,他们是地主,什么都没了,还戴了个地主的帽子,别人见了他们都像见了瘟神一样。

干老爷的儿子也没有讨到老婆,某一天,他的儿子突然失踪了,他也没有出去找,想着大概是跟着他的日子太难了,逃到别的地方去了吧,他老婆失去儿子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

就这么他成了孤寡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他就日子过得越来越没心劲,就这么老了,一个人。

他们也没有什么近亲,你老爷爷念着他妈妈多年前救了咱家人的命,就邀请他过来一同住。

这么一住就是很多年,早就变成了一家人了。

你老爷爷说了,不管他在还是以后他不在了,咱们一家人都得给干老爷养老送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直到发小成年,那个干老爷爷才高寿而终,发小披麻戴孝,按老爷爷同规格葬礼。

善恶终有报,干老爷的母亲多年前一念仁慈,换得儿子晚年有得依靠,在那个年月,虽然只是涮锅水,然而毕竟还有偶尔有意留下那么几口吃的,终归帮助一家人撑过最艰难的一段时光。

而发小一家,知恩感恩,没有去苛求怎么不帮我们吃口饱的,而是对人家哪怕并不是特别重的恩情却看得重如泰山,真正的做到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如今还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的感恩呢?

文/阿蝉

图/来自网络侵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