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有个热搜话题—#为工作透支身体值不值得#,评论区里讨论的那叫一个激烈。我转头问身边埋头工作的同事,你觉得为工作透支身体值不值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思考了一下说,这个命题挺无解的。

为什么无解?我追问。

哎你刚才说的那个问题是什么来着?

……fine,你已经透支了。

有一天当你失去健康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用透支身体换来的一切不一定值得。

现代人确实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都大,为了物质或者梦想,很多人都处在过劳的亚健康状态里。

那么古代人呢?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工作狂们

中国历史上频出工作狂,一个个都是以透支身体为代价的。

我们的初代霸总秦始皇,有史料显示,嬴政每天早上起床后要看120斤奏折,秦朝一斤合如今半市斤。每天阅读超过30万字。

恕在下直言,这可能是某些人一年的阅读量总和……这样超负荷运转,我觉得多少颗长生不老药都没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也是疯狂输出型工作狂,典型因为过度劳累而死的。

史书记载: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就啥事儿他都管,事无巨细,细到可能连营里的猪下几只崽儿都得跑去亲自数数的那种。

他这样废寝忘食事必躬亲的发疯工作,他的基友兼下属杨顒(yóng)就看不过去了,冲到他办公室就是一通怼。

司马光《资治通鉴》里有详细记载: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顒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之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家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变劳乎!”

翻译成人话就是你就不能让大家各司其职,各找各妈,你家住太平洋么?你一天到晚啥都管你累不累啊!

不过诸葛亮并没有搭理杨顒,他觉得“只要在原地停下来就是浪费时间”。正如杨天真女士所说:“如果我只活30年,每天都活的很精彩,我也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彩不精彩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反正五丈原大战时,司马懿曾问蜀使“你家丞相最近工作忙吗”。

蜀使回答说“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

司马懿说,“亮将死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不其然……

一时之间我不知道该夸司马懿预判准还是该骂他乌鸦嘴。反正诸葛亮后来累死在北伐路上,病逝五丈原。到最后也没能实现光复汉室的心愿

清朝还有一个叫石昌化的,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

不过说起魏源,大家应该就很熟悉了。他是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改革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俩人的渊源始于一场县试。那会儿魏源15岁,石昌化14岁。

这两个人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对彼此的才气都有所耳闻。

主考官发现这两人年龄虽小,文章写的都十分可。因为难分伯仲,便将他俩同时“拔置前茅,赞为双璧”。也就是并列第一。

第二年,这俩人同时参加了“府试”,魏源得了第一。第二名的石昌化肯定不服气啊,毕竟在认识魏源之前,他觉得自己还是很牛x的。

于是他在复盘自己为啥屈居第二时得出了“一定是我还不够努力”的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石昌化就开启了努力模式:魏源读书到三更,那我就读到五更;魏源读到五更,那我就熬通宵。总之我一定要比他更努力,更勤奋。

这样才能有机会学到他之前学过我没有的东西,且学到他没有的东西。

最终因为长期睡眠不足,过度透支身体。石昌化先是得了风寒进而发展成痨病,越来越厉害,后来还开始咳血,随后身体便垮了,

“以病剧而不得与魏同捷”。

因此失去了参加殿试的机会,留下魏源独自精彩。

那些劳逸结合的优秀典范

劳逸结合的杰出代表首推白居易,又号醉吟先生,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有池塘,可泛舟。

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玩还是你会玩~

他在苏州当刺史时,因为公务繁忙,所以用酒来排遣。他是用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

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身心。

是不是像极了周末约酒的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白居易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就是袁枚袁枚是浙江钱塘人,是清朝中期著名诗人、散文家,有着随园老人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年时因为家里穷,所以梦想着科举及第,登天子堂,光耀门楣。

袁枚7岁,拜史玉瓒先生为师, 开始了私塾教育。12岁那年与自己42岁的老师同时考上秀才;

14岁作名篇《郭巨埋儿论》;19岁破例被补为廪生,享受国家津贴;23岁高中进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京城里做了三年翰林后,因散馆考试不合格(满文没及格)被外调做官。在县令职位上,袁枚勤于政务、官声极好。在职期间,百姓们还送上“万民衣“。

这么说起来仕途也算顺风顺水。但乾隆十四年,袁枚突然辞官不做了。理由是:赡养老母。这个理由当然是编的。

他在《答陶观察问气病书》等文章提到了自己辞官的真正原因:

1.“不过台参耳、迎送耳,为大官做奴耳。”说白了,官场上这些是是非非,迎来送往,老子不想伺候了。

2.“每过书肆,如渴骥见泉,身未往而心已赴。”“一日不读书,如作负心事。”乱七八糟的破事忙到人家连读书的时间都没有,我的心里只有学习!

3.“食作前日味,事作前日调”、“一日复一日,一朝复一朝。”这种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不是人家要的。

是的,他不想陷于眼前的苟且里,他要的还有诗与远方。

当年在江宁做知县的时候,袁枚买过一处园子,位于金陵城西北的小仓山北麓。那曾是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宅院,《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前身。

只是后来园子败落了,袁枚捡了个便宜,只花了三百两银子。

他给园子取名随园,开启园艺大师模式,大刀阔斧的整改。在我地盘这儿得听我的~改的也是蛮随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曾在《杂兴诗》描绘随园景致: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晴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

又在大门上贴迎客对联:“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供他人随意游览。

装修这事儿就很费钱,把他这几年做官的俸禄全挥霍得一干二净。工程实施到一半,就因为囊中羞涩而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他想出了解决的办法。又跑陕西当了几年县官,银子攒得差不多了,果断辞职。折腾十来年,园子的改造总算完工。

袁枚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人,一起来看看他不上班的时候都干了哪些大事儿。

子曰:“鬼神之事,敬而远之”,但袁枚不管,他对鬼神之事很感兴趣,不仅感兴趣,还写了本鬼故事书就叫《子不语》(二十四卷)。

对,就是“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子不语”,全不把圣人教诲当回事,而且还意犹未尽,又写了本《续子不语》(十卷)。

他是当时鼎鼎有名的园艺家,拥有私家园林三百余亩;

他是清朝最懂吃的食神,写了一部《随园食单》,里面光是“鸡”的吃法就列举了31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是清朝藏书最多的收藏家,藏书量高达四十万卷;袁枚幼年家贫,难得有书读。

邻居张家藏书很多,他便常常去借,因此留下来千古名句——“书非借不能读也”。袁枚后来的藏书之好,可能就来自他幼年的“求不得”之苦。

他还是清朝最擅长壮游的旅行家,八十一岁高龄还在旅行的路上,真是“说走就走”的旅行……

袁枚他本人还是个先进的“女权主义者”。虽然袁枚本人妻妾成群,但他并不因此轻贱女性,反而主张女子接受教育,反对缠足;

主张男女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妇女可以改嫁,反对以处女定贞洁。全不把封建礼教那套当回事。

他收了很多女弟子,反对纲常名教对于女子的压迫,鼓励女子诗文创造。当时很多人骂他“破坏纲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道士骂他是“通天老狐,醉辄露尾”,不过袁枚完全不care。

他悠哉悠哉的活到了八十二岁,游山玩水,品茶作诗。

临终时说道“千秋万世,必有知我者。”

我觉得不必千秋万世,我现在就想为袁老疯狂打call。

奋斗和健康从来不矛盾,工作要做,饭也要吃,觉也要睡。该去的旅行和该看的风景,希望你都不要错过。

所以你明天请假的理由想好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