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常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是否有家长喜欢对孩子做出各种评价,贴上各种标签呢?比如“差生”、“内向”、“不爱说话”等等,殊不知,你对孩子贴的每一个标签,都将成为他最终能够成为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现象叫做标签效应,它是指,当一个人被一个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保持一致。

也就是说,当你经常用一个词语形容孩子的某个坏习惯时,只会让他将这个坏习惯进行到底。这不是叛逆,只是孩子潜意识里认可了你的判断,并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来让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你所形容的样子。

孩子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我们要避免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影响孩子的发展,但同时也要善于运用标签效应的原理,引导孩子朝好的方面去发展。

作为家长,应该在孩子表现得比较好的方面,及时给孩子贴上积极向上的标签,这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得到正面的反馈,并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自尊心得到满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越来越好。

所以我们常常发现,经常被表扬的孩子会越来越优秀,而经常被数落的孩子会越来越糟糕。这是因为我们在表扬孩子的时候,总会带上一些“聪明”、“优秀”之类的标签,而在数落孩子的时候,总会带上一些“不听话”、“不学好”之类的标签。

好多家长也都辅导过孩子的作业,有时候怎么讲都教不会,气得牙痒痒,就会脱口而出“你怎么这么笨”之类的话来,那么“笨”这个标签便也会被孩子所接受,认为自己学不好这门课,然后成绩越来越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孩子出去玩,遇到陌生人,有的孩子因为害羞躲在家长的身后,然后你又会说,“我家的孩子就是太内向。”那么孩子只会越来越怕生,因为他也会觉得自己内向,越来越不敢与人交流。

考试的时候经常有同学将一些非常简单的题目做错,然后包括老师家长都会指责,你为什么这么粗心呢,这就导致了孩子自己也觉得自己太粗心,但事实上,哪怕作为老师,在其一生的教学生涯中,因为口误说错或者笔误在黑板上写错的时候也不止一两次,更何况一个孩子。

所以事实就是,我们越是说孩子粗心,孩子粗心的毛病就越是改不过来,因为他每次考试的时候都会暗暗告诉自己要细心,而这种想法的产生必然会使他分心,更容易犯错。

正因为知道自己粗心,所以永远细心不下来。

孩子真正变“差”的原因从来不是他们真的差,而是他们已经被赋予了“差”的标签,不再认为自己能够变好。

孩子真正变“好”的原因也从来不是他真的比别家孩子强多少,而是因为他们被赋予了“好”的标签,让他们能够自我肯定,主动追求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