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前7月使用外资转正增长 商务部:争取再签约一批重点外资项目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吕银玲)8月13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宗长青介绍,1-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535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5%(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下同),较1-6月回升了1.8个百分点,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7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连续第4个月实现单月吸收外资正增长。“经过各方不懈努力,今年以来我国吸收外资增幅实现了由‘负’转‘正’,总体好于预期。”宗长青说。

他介绍,在吸收外资方面,服务业发挥了支撑作用。1-7月服务业实际吸收外资414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6%,占我国吸收外资比重77.4%。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7.4%。此外,主要投资来源地也保持稳定。香港地区、新加坡、英国等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分别增长8.2%、4.6%和48.6%。

外资大项目也持续落地。1亿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到资占比68%,埃克森美孚、宝马、丰田、英威达等不少跨国公司不断加大在华投资,加快在华布局。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吸收外资由负转正,主要得益于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场平稳复苏,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巩固了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的预期和信心。从长远看,国内市场发展潜力和消费转型升级等因素将长期吸引外商企业在华投资兴业。

今年,围绕助企纾困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国务院常务会两次审议出台了稳外资的新政策,修订发布新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两个负面清单,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稳外资配套措施,有效对冲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据宗长青介绍,我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新的《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法规今年正式实施,全面取消商务领域外资企业设立变更的审批和备案,外商投资实行信息报告制度,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提升,外商投资预期和信心稳定趋好。

针对近期一些外商转移产业链的现象,宗长青表示,“一些企业基于要素成本、贸易环境、供应链稳定等方面的考虑,调整产业布局和全球资源配置,多属正常的市场行为。尽管如此,我们更应看到,中国仍然是大多数跨国公司主要的投资目的地。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性成果,经济增长由降转升,使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好于全球,更加坚定了外商投资中国的预期和信心。”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7月,外商在华新设企业18838家,其中日本在华新设企业415家,美国860家,韩国849家,新加坡584家,英国296家,德国245家。“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宗长青说。

如何稳住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庞超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重点要继续持续深化国内改革,加大力度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为内外资企业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

宗长青表示,下一步,主要从稳存量政策再强化、促增量方法再创新、优环境措施再加力三个方面抓好稳外资工作。

首先,把稳外资市场主体作为重中之重。着力解决好当前外资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融资难、人员入境难、项目实施难等问题,同时继续研究推出更多的支持政策;继续发挥好外贸外资协调机制及其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的作用,健全全国外资促进和服务体系。

同时,抓好新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落地,加快修订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发挥好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等开放平台作用。持续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同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投资促进力度,争取再谈成、签约一批重点外资项目。

此外,还将坚持不懈地落实好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法规,加强外商合法权益保护,确保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同等适用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提升我国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让外商愿意来、留得住、能发展,让外商更加放心、安心,以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稳存量、促增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