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周,临港新片区将迎来成立一周年。过去一年来,在这块面积达873平方公里的改革“热土”上,许多金融创新先行先试,如率先实行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一次性外债登记、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额度等。

8月13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军对新片区的金融创新成果做出了概括,他称,目前,“新片区初步搭建起了适应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需要、便利资金收付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体系,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

而在跨境金融服务中,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企业较为关注的在于两方面,一是跨境资金收付的便利化,二是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对此,临港新片区已出台了相关政策,不少外资、外贸企业主的感受是,在新片区开展跨境业务、离岸业务的便利化程度大大提高了。

资金跨境收付、结算更便利

资金便利收付是企业贸易往来的基础。“我们公司挺有意向在临港设立分支机构,今天来参会就是来了解相关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跨境资金结算、收付方面。”某跨国农产品贸易与加工企业中国区总经理孙先生在“浦发银行临港新片区金融服务方案2.0”发布会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发布会上,和孙先生有着相似想法的人还有很多。此前,为实现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吸引企业落户临港,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50条,其中就提到,新片区将探索建立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实施更加便利的跨境资金管理制度;探索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探索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等。

如今,相关政策已经落地。李军介绍称,比如,央行上海总部在本市率先实施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截至6月末惠及新片区66家企业;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试点有序开展,支持跨国企业集团在境内外成员之间集中开展本外币资金余缺调剂和归集业务,目前新片区已有2家企业集团建立资金池。

具体而言,在跨境人民币结算方面,记者了解到,银行可以凭企业收付款指令,在“展业三原则”基础上,直接为企业办理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及人民币资本金、跨境融资及境外上市募集资金调回等项下人民币收入在境内的使用,企业无需事前、逐笔提交真实性证明材料,大大减少了结算时间。

另在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试点方面,第一财经记者获悉,临港新片区首个全功能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已于5月12日落地,是密尔克卫化工供应链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密尔克卫化工物流有限公司(下称“密尔克卫”)携手浦发银行搭建。

据介绍,密尔克卫公司近期计划在亚太区及欧美市场新设多家子公司以拓展境外化工品供应链业务,出于管理需要,急需在全球化布局中解决境外资金安全管理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受疫情影响,企业对于跨境资金灵活调拨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而全功能型资金池正好满足了企业的需求。

该资金池具有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合一、账户内资金可兑换、跨境资金收付便利等优势,跨国企业集团搭建一个资金池就能满足本外币资金统一调度的跨境调拨需求,还能灵活选择币种,大幅提高资金使用自由度。有业内人士表示,其便利化程度与国际一流的现金池服务一致。

针对企业在跨境交易中面临的汇兑问题,银行业也在不断完善新片区内便利化汇兑服务。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称,该行面向新片区客户推出了电子交易平台,涵盖各类离、在岸汇率,利率,大宗商品和衍生产品交易,客户登陆平台后,可实时查询交易标的的可成交报价,并择机在线下单。

浦发银行近日推出了“自贸区新片区金融服务方案2.0”,通过对企业提供基于API技术的服务,可帮助支付公司、跨境电商等实现批量与实时交易。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无需自身系统开发,只需要与银行实现端口相连即可实现会员建立、账户结汇、订单查询登记和修改等27项功能,实现了金融业务的无感操作。

企业跨境融资渠道拓宽

不止是资金跨境结算的便利,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方面,过去一年来,临港新片区也出台了诸多举措,如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额度、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等。

“这些措施打通了境内外两个市场,通过定价传导机制,能够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孙先生对记者称。

新片区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于今年3月末试点实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试点政策有利于将临港新片区建设成为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可帮企业询到最优价格,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而推动临港新片区开放型产业聚集,进一步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影响力。

据了解,试点初期,可转让资产包括基于国内信用证贸易结算基础上的福费廷和风险参与资产,其他类型的贸易融资资产将根据“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予以推出。对于境内银行而言,这一新模式将利于其进一步盘活资源,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效益。

另外,针对支持高新企业跨境融资,主要体现在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业务的开展。这将帮助企业突破外债额度方面的限制,借助境外资金开展经营。第一财经记者从市场专业人士处了解到,以往企业可借入的外债额度上限是按照“企业的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来确定的。

但由于部分创新型企业,尤其是成长初期的中小微科创型企业,研发投入较大、融资需求迫切,净资产规模一般较小,有些甚至净资产为负。这样一来,企业就无法享受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便利,而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的开启相当于拓宽了企业跨境融资的渠道。

除此之外,为了加大对区内重点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临港新片区还下发了对于重点企业贷款贴息的实施意见,通过运用贴息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根据要求,贷款贴息按每年单笔不高于200基点执行,单户企业每年贴息金额的上限原则上不超过该年企业贷款利息金额。

值得一提的是,李军在发布会上还提到,在推动金融服务重点产业发展方面,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银行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已获批通过其附属机构在沪开展股权投资业务,重点投资新片区建设,其中,交银资本、农银资本(注册在新片区)已明确在新片区有开展股权投资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