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反思,是2020年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

8月10日,第12版《新华字典》正式发布。作为人手一本的“国民砖头书”,按照网友的评价,70岁的她“真的很赶时髦”!

来看看这次再版上新的四大改变——

①增添了新词100多个。比如“初心”“粉丝”“截屏”“二维码”“点赞”等。

②增补了50个字词新义新用法。比如“卖萌”“拼车”“拼购”“被会员”等。

③完善修改了一些字词释义。比如“媒体”一词,在第11版释义“指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电视等”基础上,第12版增加了“互联网”。

④正文每页多了二维码。用“新华字典App”扫码,就可看到当页所有单字的部首、笔画、结构等信息,免费收听字的标准读音,观看笔顺动画,查检知识讲解等。

盈盈一握,知晓天下汉字。这本中国人最熟悉的工具书,勾起了很多人童年的回忆:很难忘的封面(嗯嗯,你懂的)、怎么也翻不到喜欢的字起网名、抱着字典才能看懂的小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对于她的影响力,我们可能所知甚少:曾获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即“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全球发行6亿本。最最最重要的是,她曾承担着一项历史重任……

长安君也是第一次知道,那些年我们查过的《新华字典》背后,竟然藏着这么多的秘密。给大家分享3个细节:

细节一:在炮火中诞生

1948年10月末的一个黄昏,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了国民党军傅作义部防守的古都北平,攻城战役一触即发。

这时,北平城内的一间屋子里,几个男人却在谈论与眼前时局完全无关的一件事,即如何编写一部真正适合于大众的字典。

他们是魏建功、周祖谟、吴晓铃、张克强、金克木,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当时中国一流的语言文字学家。发起者是魏建功,后来在叶圣陶的建议下,他辞去北大中文系主任的职务,担任新华辞书社社长,这是后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建功

金克木在多年之后回忆当时的场景:“我们在魏家的大厅屋中草拟新字典的构想……城外传来的炮声仿佛给我们打击节拍。我们当时想不到所拟字典的前途,但有一个信念:中国的未来系于儿童和文盲,危险在于无知……谈论字典等于谈论中国的前途。炮声使我们的信心增长。”

细节二:80%人口是文盲

炮声甫息,硝烟渐逝,但对于迫切需要经济发展的新中国来说,有一个问题十分棘手:

1950年9月,中国人口为5.5亿人,约占世界的25%,其中至少有80%都是文盲。

别说发展工业,连发展现代农业都有问题。有的人将肥料的比例配错,毁坏了庄稼;有人因为不识字而不知道如何使用新农具;记工分时不会写字,只能划横杠,最后记混了引起争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当时中小学教员和知识分子们,只能抱着《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这一类辞书去查。但它们用的都是文言文,在收词上也脱离实际生活,非常难用。

细节三:教育部扫盲处彻底关闭

叶圣陶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他在日记中写道,神州各地释放出了巨大的学习热情,人们纷纷要脱盲、要识字、要学习文化。

1953年12月,历时三个春秋的《新华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一时间这本字典成了人们送贵重礼品的好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福绥境人民公社灯具厂的女工们利用休息时间学习汉语拼音。

能认多少《新华字典》上的字,也成了当时值得骄傲的资本。作家阿城的小说《孩子王》里,村里语文老师让学生信服的方式,就是拿出那本珍贵的《新华字典》,让学生来认字。当吊儿郎当的学生们打开字典,发现很多看似熟悉的字不会读,自然就会乖乖听话。

经历了50多年的全民扫盲,2009年,在中国大地上屹立了56年的中国教育部扫盲处宣告彻底关闭,中国文盲率从1950年的80%降低到了2010年的4.88%。

北京日报1990年7月30日1版文章《本市二万七千余人脱盲》记载了一个细节:延庆县的一位文盲领到政府赠送的《新华字典》和脱盲证书后,含着眼泪说:“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山里人,社会主义制度好。”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昌明教育,开启民智,虽只有方寸大小,内里却大有乾坤。

时至今日,一本小小的《新华字典》,早已跳脱出最初“扫盲”的定位,如同历史的浮标,成为一部记录中国70多年发展的百科全书,成为每一代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标尺。

自1950年编纂时起,共修订12次,从《新华字典》的一版再版中,她的生命力贵在一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一部辞书编成即可一劳永逸。若一成不变,终会因退化而落伍。事实上,每一次的修订,都代表着我们的新世界正在发生骤变。从建国初期收录“生产队”“人民公社”等政治性名词,到改革开放后,大量收录经济、法律、技术词汇,再到近几次修订,释词时融入环保意识、增补互联网时代的新词,以及这一版添加“初心”等等。

从一本扫盲工具书,到与信息时代接轨的知识大全,这些字词的背后,是我们从农业时代走向工业时代,又抓住互联网弯道超车,在加速完成工业化过程中,又一脚迈进信息化的时代沿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社会的风雨变迁,政治经济发展的缩影,社会的痛点、民生的诉求和普通民众的发展愿景,在12次再版修订中,一一内化在这本掌中宝典里。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应对新冠疫情中暴露出的制度短板,打碎了西方制度的神话,国际秩序正在加速重组。同时,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的当口,后疫情时代如何尽快恢复社会经济增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又是一个紧迫的课题。

《新华字典》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保持一颗——

对变化的开放之心、对新事物的好奇之心、对改变传统的包容之心,

才能跟上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与君共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