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别人家孩子学习成绩好,自觉又上进,去向孩子父母问教育的经验时,他们就会摆摆手道:

“我啊,从来不管他学习。”

“孩子的学习,我从来不用操心的。”

这让家长纳闷:为什么自家孩子每天催着、管着,成绩还老上不去,别人家孩子怎么就那么省心呢?

01

三年级前狠抓习惯

2020年全国高考陆续放榜,各地的超级学霸“浮出水面”。

有记者采访这些学霸的父母或老师时,发现这些成绩优秀的孩子都拥有一个共同特点——有好的学习习惯。

今年湖北省理科第一名唐楚玥,高考成绩高达725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孩子高考取得的成绩,爸爸唐强认为这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

她上幼儿园的时候,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注意习惯的培养。因为一旦年龄大了 ,她的坏习惯养成了,你再来纠正那可能就事倍功半了。”唐爸爸说

去年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的妈妈,在谈到养育孩子的经验时,也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所有的习惯必须要在他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全部帮他打好。

监督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时时刻刻监督着他,留意着他。

只有小时候定型,后面的路才好走。

先抓习惯,再谈成绩,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小学三年级以前,是孩子在学习上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习习惯,会跟随孩子一生。

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未来的学习生涯会轻松不少。如果父母放羊了,孩子以后可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好的成绩。

如果把成绩比作是大厦,这些好的习惯就像是牢固的地基,地基打好了,才能造出好的大楼。

父母想省心,低年级就要多盯习惯,孩子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高年级自然可以慢慢放手了。

02

不过分干预孩子的学习

有一种误解认为成绩好的孩子,都是家长严厉管教的结果,其实不然。有时候父母过分干预,孩子反而越被动、越差劲。

过分干预常常有以下几点表现:

第一,监督式陪写作业,全程指导,看到哪里不对,立刻指出来,让孩子擦掉重写,不仅不利于孩子独立思考,还导致孩子特别依赖,没人陪他就坐不住。

第二,动不动就数落抱怨,拿孩子和别人比,觉得小孩什么都不行,让孩子产生压力,失了自信。

第三,喜欢唠叨,唠叨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越催我学,我越不学”,孩子对学习的反抗情绪越大。

我有一位高中同学,她的妈妈为了帮她备战高考,放弃了自己如日中天的事业,在学校旁边租房子陪读。

可是,同学的成绩却越来越差。

同学向我们诉苦,她妈妈每天一做完家务,就搬把椅子坐在她旁边,像监工一样盯着她,天天催她看书、写作业。

她非常清楚妈妈的用心良苦,但是这种匆忙逼迫的方式让她感觉很压抑,反而更不想学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家长的干预偶尔也会取得一些效果,但副作用也很明显,孩子一旦脱离了父母,学习的自觉性就特别差。比如说,很多孩子,在高中时成绩优异,到了大学却频频挂科。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输给他们,学生是不情愿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但是,如果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信任是孩子主动、独立学习的第一步。

学习是很私人的事情,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逐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相信并鼓励孩子把学习这件事做好。

03

父母的自律,影响孩子的自觉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古话意思是,蓬草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会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优秀的孩子身上的很多品质几乎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而懒孩子的很多毛病也能在家庭里找到根源。

还记得那个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的“国民才女”武亦姝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凭借强大的实力和淡定的心态,夺得诗词大会冠军,还在去年9月以骄人的高考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理科试验班。

但追溯武亦姝的成长历程,你会惊讶地发现,她小的时候成绩并不优秀。上幼儿园的时候,武亦姝就特别调皮捣蛋,不爱学习,是老师眼里的差学生。

为了培养武亦姝对学习的兴趣,她的父母每天下班后,都会放下手边的事,关掉手机,专心陪着孩子一起读书,绘画,学习.....

耳濡目染之下,武亦姝才慢慢爱上了诗词,爱上了读书

一对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养出一个真正自觉的孩子。在自律的这条路上,父母首先就要拿出勇气和决心,做好孩子的榜样。

毕竟,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抵不过“身教”这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