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美文」收录各类型优美诗句

「诗词知识」收录诗词有关知识

「诗词创作」收录各类型诗词作品

期待您的加入~

大洋作为民国的通行货币,无论是在古玩市场还是在影视剧之中,都是多有出现的。

对于大众来说,"大洋"这个名词并不陌生,早在解放初的时候,很多人家中多多少少都是有几块银元的,而在银元之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袁大头"了。

银元银元,顾名思义是由银子打造的,按照记载,一块银元可以折出七钱二分的白银。

虽然在民国历史上,银元上印制的图案不一而足,分量也随着年份的变化而略有不同,但准则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整个民国都是采取银本位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整个民国时期的法定货币,银元的购买能力究竟如何?如果折换成今天人们所使用的人民币,一块银元又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难得出。

作为一种货币,银元最本质的的衡量标准是购买力,只要把银元在纵向的维度上参考物价水平、薪资水平同人民币相比,那答案的寻求就很简单了。

但整个民国因为社会局势动荡的缘故,货币的购买力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在这里,我们仅谈论民国初期时银元的购买能力。

01

作为民国时期的“硬通货”,“大洋”在民国不同年月,购买力也有差异。

若论“民国初期”,那值得说说的,就是北洋时代(1912—1927)。

“北洋时代”的“一块大洋”有多值钱?

经典民国剧《大宅门》里,就有生动呈现:作为老北京土豪的男主角白七爷“纵驴行凶”,放任自家毛驴吃了包子铺八笼包子,气的包子铺老板哇哇大哭。

面不改色的白七爷,轻松一句“开眼吧小子,我这牲口就爱吃带馅儿的”,接着甩出一块大洋,果然叫包子铺老板破涕为笑:“那位爷,您这牲口什么时候饿了就上我这儿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学者李开周的考证,在1914年的上海,一块大洋可以买44斤大米。

对比现代大米价格的话,换算下来约等于145元人民币。

论其购买力,在那时更是丰富:

在1914年的上海,拿一块大洋下馆子,可以吃四五道菜的套餐,全是牛扒、烧鸡、火腿等“硬菜”。

1917年时,北大新入职的青年教授,哪怕每顿都吃“两碟菜一碗汤”的精品餐,每月也花不到九块大洋。

甚至北洋时期的北京,六个人去东来顺涮顿火锅,也就花一块大洋。

所以也就能明白,为什么《大宅门》里,收了白七爷一块大洋的包子铺老板,为什么立刻乐得满脸开花:

八笼包子卖出一顿“精品套餐”的钱,搁谁不得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民国初期的一银元比较的“值钱”,后期逐渐贬值。而且内地和沿江沿海的银元购买力和兑换铜钱的比例也不同。这里主要说1930年以前的,民国货币比较稳定的阶段。

根据陈存仁留下自传《银元时代生活史》中所描述:每个银元用白银7钱3分铸成。银元下面,还有两种辅币,第一级是“银角子”;第二级是“铜元”。这两种辅币,还不是十进制的,而是跟着银、铜的价格浮动而定,一银元可以兑换120-140枚铜板(根据各省不同比例),铜板面值为10文。

按照目前银价3.6元/克的价格,7钱3分的白银大约是36.5克,一银元本身的价值约等于现在的人民币131元。但袁大头的价值肯定不止于白银材料本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算粮食价格是最准的。据资料统计,1920-1925年期间,上海一银圆大约可以买18斤大米,或者7斤猪肉。

图片来自网络

不了解历史 很难了解现实

不了解现实 也很难了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