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2日,一名小读者在2020上海书展“陈伯吹童书屋”里朗读绘本。新华社记者任珑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2日,人们从智能人体安检系统进入场馆。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2日,读者在2020上海书展内阅读。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记者孙丽萍、吴霞、郭敬丹)8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上海八月,书香润泽一座城》的报道。

盛夏八月,2020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如期而至,于8月12日至18日举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连续举办17年的上海书展,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文化载体。每年此时,上海都要开启最美阅读时间,让书香润泽一座城。今年此时,上海书展不失约。

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今年的上海书展有点不一样,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门外少了排队的长龙、大厅里少了些熙攘的场景。与此同时,人们发现,阅读在“破圈”、出版在“跨界”,云上很热闹、线下有温度。作为全民阅读风向标之一的上海书展,一直在引领阅读新风尚。

(小标题)科学防疫,爱护爱书人

12日上午10点,记者在2020上海书展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门口体验了一次标准的入场流程。人脸识别、身份证核对、出示健康码……蓝白两色的安检篷房内,“新上岗”的机器搭载了智能人体安检系统,可以实现无接触安检和测温,高效而充满科技感。观众有序通过检查,毫无滞留,现场氛围张弛有度。

往年上海书展开幕前,热情读者都会在上海展览中心门口大排长龙、购买门票。今年,蜿蜒的长龙阵首次“消失了”。

据介绍,今年上海书展首次采用实名预约制入场,同时对主会场“限流”。书展门票分为电子票和实体票,电子票可在网上购买,实体票将全部在新华书店定点出售,现场不再出售实体票,防止读者聚集。

科学防疫,爱护爱书人,无疑是2020上海书展的主旋律之一。今年的上海书展依旧分为日场和夜场。但与以往不同,日夜场之间留出了整整1个小时的消毒时间。除了拓宽展厅走道,书展主办方还在东西两个展区分别设置“防疫医护室”,并制定了切实的防控措施。各展区也配备充足的消毒湿巾、免洗手消毒剂、口罩、测温仪等防疫物资。

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利说,备战书展,他们仅话筒防护罩就准备了近千个,此外展品、触摸屏、耳机、话筒都要消毒……一道道看不见的防线在全面“呵护”读者。确保疫情防控有力,则考验着上海书展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

科学防疫,不掩书香。据主办方介绍,2020上海书展主展场面积首次扩展到2.6万平方米,比往届增加10.8%。此外,除了在上海的主会场和100家分会场,2020上海书展一如既往将影响力辐射全国,在外埠设立了50家分会场,让书香流动全国。

降人流,保证不降人气。“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世纪天猫、腾讯视频、B站、喜马拉雅、抖音、拼多多、小红书……众多新媒体和网络文化平台共同组成“上海书展线上朋友圈”,深度整合线上线下阅读资源,实现线下活动线上直播。

减数量,同时提升质量。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说,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上海人民出版社在书展主会场呈现的图书品种及阅读活动数量均有所压缩,但希望通过对好书精品的精准“导航”,让更多读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阅读盛宴。

(小标题)阅读在“破圈”,出版在“跨界”

“假如让我来设计一座书店,我希望让阅读者被层层叠叠的书籍包围。即使你并未开卷,只要置身其中、闭上眼睛,也许就可以满满地感染到无数好书的气味……”2020上海书展开幕之际,一场跨界艺术设计和文学阅读的“艺术之桥”论坛活动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率先举办,著名建筑设计师张永和对记者侃侃而谈他心目中“最自在的阅读方式”。

上海文艺出版社发起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家餐桌计划”。孙甘露、徐则臣、祝勇、毛尖、马伯庸……7位性格迥异的著名作家,各自“认领”了沪上著名餐厅里的7张餐桌。

科幻作家陈楸帆受邀与学者严峰“餐桌对话”,谈论的主题则是“外星人可能会爱吃什么?”如此开脑洞的话题,让科幻粉丝、文学爱好者和“吃货”们大呼有趣。陈楸帆认为,文学的词句、意象、隐喻触动大脑通感,与餐桌上的色香味融合,这是特别富有创新的“阅读破圈”。

“阅读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种生活方式。当它与其他生活内容相融合,便能起到‘破圈’的效应,辐射到更大的人群。”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说。

近年来,各类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正快速改变和重塑图书出版业的各个环节。上海书展也正在积极探索运用这些技术,改变自身传统形态,通过圈内圈外互动,共同延伸上海书展的边界。

今年的上海书展上,出版“跨界”“出圈”,融合餐饮、旅游、文化消费等相关行业的创新之举比比皆是。科大讯飞、阅文集团、喜马拉雅、蜻蜓FM等组成了阅读数字军团,在首次设立的“未来科技馆”集体亮相,为读者诠释N种阅读新方式;樊登书屋在书展现场搭建了“未来自习室”:读者坐在一个个黄白相间的透明半球体里,以手机连接阅读设备,任意切换阅读场景,感受更智能化和更具隐私感的阅读趣味。

(小标题)“云上”与“线下”,书香润泽一座城

每年8月,上海书展的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彩旗招展,人流如织。上海书展,成了上海城市的文化品牌和闪亮名片。

“看一座城市的品格,不是看那里有多少酒店商场,而是要看她有多少大学、多少书店或有多少读书人……”翻译家林少华曾如此赞誉上海书展。

2020年,疫情考验之下的上海书展,形式虽变而“灵魂”不变,形成了云上云下并重的格局:云上的阅读活动偏重效率,而云下的实体阅读更具温度。云上云下协同,都以读者为重,不忘阅读初心,让书香浸润人民城市。

今年书展开幕前后,众多中外知名实体书店品牌摩拳擦掌,争先恐后在上海阅读版图上“落子”成棋。日本茑屋书店、方所、世纪朵云戏剧书店等一大波有设计、有颜值、有内容、有态度的实体书店,纷纷宣布“开幕倒计时”,即将在黄浦江两岸绽放光彩。

云上、云下,各成一道阅读风景——这得益于上海连续多年出台有力措施扶持实体书店。据介绍,2012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政策,2017年发布《实施意见》将实体书店建设纳入城市发展布局,明确规定每达到8万人的居住小区要预留不少于200平方米的书店面积,让城市中处处可见多元阅读空间,优化城市文化生态和公共文化服务。今年疫情期间,上海推出了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引导目录》和专项资金,帮助实体书店复苏。

“这几年,关于书展要不要变的讨论一直有,我们也一直在思考:阅读的介质、产品、销售已经变了,书展怎么变?今年的上海书展,转型力度前所未有,我们不是在传统的框架下去容纳新内容,而是将新内容融合进来塑造一个全新的上海书展。但不管怎样变化,上海书展关注阅读本身,从阅读中汲取力量的初心不变;上海书展让书香润泽城市,让读者更便捷地与阅读相遇的需求不变。”徐炯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