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企业可帮了贫困户大忙啦!不仅解决了全村黑李的销售问题,还实行‘订单价’。”8月13日,河南省西峡县田关镇孙沟村扶贫干部马红行一见到记者,感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如今,电商扶贫平台销售已成为西峡以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为代表的菌、果、药特色农产品销售主渠道。

“结合西峡实际,我们致力探索‘网店本土化、培训订单化、经营托管化、流程可溯化’的电商扶贫新模式,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资源整合、市场运作’,让电商扶贫企业拥有肥沃的成长土壤、充足的阳光、水分、空气,象种子一样迅速发芽成长。”西峡扶贫办主任刘德林说。

培育本土电商,缩短销售“云路”

按照机构、人员、设施、政策、服务“五到位”的要求,该县出台了电商扶贫3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资金4850万元,高标准建成县电商孵化园和仓储物流中心。

双龙镇百菌园公司采用“行业门户+商城”模式,整合香菇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自建平台,建成中华香菇网,发展区域电商,降低农民购物成本,拓展零星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扶持推动传统企业转型电商,开展电商业务,实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该县仲景、家家宝、森林家等80%加工企业已转型电商;推动出口企业转型跨境电商,引导盛煌、悯农等56%的外贸企业借助阿里巴巴国际站、敦煌网等平台转型跨境电商,去年跨境交易额达30亿元。同时,积极培育电商龙头企业,大力培育仲景、草帽兄弟、帆儿商贸等电商龙头,利用天猫、京东等多个平台开店销售。

如今全县已发展12家平台企业、63家电商企业参与电商扶贫专项销售活动,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的电商企业已达6家。截至目前,该县电商企业累计销售鲜菇、猕猴桃、水果等农产品3000吨,带动1524户贫困人口人均增收6000余元。

规范“可溯流程”,做优产品“销路”

源头可溯、去向可追,是消费者放心购买西峡农产品的原因之一。消费者扫一扫包装箱(袋)上的二维码,即可了解西峡菌、果、药等特色农产品的“前世今生”,从原生态产品收购到标准化生产以至检验、销售的每一环节,全程可溯。

为规范电商发货流程,该县统一制定电商包装发货标准,为符合标准的企业颁发授信证书,鼓励生产企业、电商企业认筹贫困村,收购贫困户产品,指导贫困户按照企业需求订单生产;鼓励生产企业为电商企业提供代工服务,开展订单化生产。

重点打造“西峡香菇”、“西峡猕猴桃”、“水源西峡”等公共品牌,认证3个国家地标产品,80余家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借助品牌产品质量标准指导贫困户规范化生产,真正做到“质量可保证,产品可溯源,发货零报损”。目前已借助“58同城”平台打通县内信息流,释放县域内贫困户产品信息,依托菜鸟物流推动贫困户的中药材、山野菜等产品在县域内批量化流通,家家宝、攀润、森林家均为电商扶贫品提供代工业务,年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

推行“订单培训”,修复人才 “短路”

“要在3年内,完成对12000贫困群众进行 ‘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帮助他们 ‘好就业’、‘就好业’。”西峡县商务局在与电商培训中标公司签订合同时明确要求。

“在家学电商,上网把业创,卖好农产品,脱贫奔小康”。这是西峡县军马河镇台子村孙春侠自编自发的微信朋友圈。

孙春侠所居住的台子村是该县相对偏远的贫困山区,全村人靠种植山茱萸、香菇为生,把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出去,一直是她的梦想。但苦于离县城较远,一直没有参与学习的机会。

为了让像孙春侠这样的贫困户学到电商技术,该县结合实际,瞄准香菇、猕猴桃、山茱萸、黑李等农产品,组织订单定向式电商培训,先后组织59位驻村第一书记为电商扶贫工作队长,深入贫困村开展以“教会菇农智能上网”为主题的电商知识、电商扶贫政策培训,用身边的电商案例现身说法,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电商、学会电商、运用电商的积极性。

目前,全县已累计开展各类扶贫培训126场次、培训贫困人口达2839人次,有效解决了电商人才短缺问题。

牵线“结对托管”,开辟帮扶新路

“以前贫困户想种香菇,要技术没技术、要资金没资金,现在草帽兄弟公司和村里签了合同,联合生产,统一收购,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了。”米坪镇赶仗沟村支部书记裴金强如实告诉记者。

该县借助草帽兄弟公司的“水源西峡”微分销系统、河南巾帼商城的“巾帼扶贫网”,开设西峡贫困户网上店铺,店铺由公司集中托管,统一运营,网店采用认筹店铺,分享转发的方式推广,每产生一笔交易,平台方和贫困户账户上均能得到一定比例的返利。

本着“百姓能省钱,电商能赚钱”的思路,该县推行“县级运营中心+村级电商服务站”的AB角帮扶机制,由企业与村集体签订合作协议,对接信息、解决困难,集中销售该村农副产品,实行“一对一”专业技术服务。

如今在西峡,一个以本土入网、流程可溯、结对托管、订单培训为特色的全新的电商扶贫产业链已经形成。3年来,电商扶贫模式直接推动西峡53%的企业参与电商扶贫,全县53.2%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接受电商培训,带动全县63%以上的贫困人口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