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3日,柏林危机刚刚结束,德国彻底陷入分裂局面。德国本土也彻底成为美苏对峙的前线。后者巨大的军事实力令美国和西欧他国感到前所未有的畏惧。

按照罗斯福的战时构想,联合国应当成为维持世界和平的主要工具,没有必要一定要成立区域性的安全组织。然而,在这种甚嚣尘上的冷战气氛中,美国政府意识到联合国无法解决这一问题,于是一个区域性组织的构想就在美方的脑海中所浮现。

一、北约组织的诞生

一、北约组织的诞生

1948年3月22日至4月1日,美、英、加的代表在五角大楼举行会谈,目的是来讨论美国和西欧各国安全体系问题。两个月后,美国政府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如果欧洲面临的危机关乎到美国的国家安全时,美军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帮助"欧洲摆脱危机,美军的想法可谓"一石二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月后,美国与欧洲各国以及加拿大在华盛顿开始进行谈判,历时8个多月。谈判过程中,美国与西欧国家在责任和义务方面的分歧都暴露无余。西欧国家希望美国保为西欧承担明确的义务,强调美欧在安全问题上应同舟共济,否则就难以保证西欧的国家安全;美国则强调西欧应加强自身防务,一再重申"自助和互援"的原则,不希望卷入这场"无畏的战争"。

1949年4月4日,著名的《北大西洋公约》在华盛顿正式签订,除了美国之外,还有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2个国家。同年8月24日,北约组织宣布正式成立。在签字仪式上,美国总统杜鲁门还冠冕堂皇地说,"我们的联合对大家都有好处","北约是一个可以消除战争恐惧、保卫地区安全的盾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大西洋公约》正式签订,标志北约正式成立

但西欧国家却不以为然。时任荷兰外长斯蒂克就在回忆录中这样说道:"这份条约的签订,毫无疑问地表明了联合国已经不能继续维护欧洲和平,我们只能被迫建立军事同盟,应对苏联的威胁。"表达了参加组织的的西欧中小国家的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约缔结后的第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各国需要制定一个共同的作战策略。作为盟主的美国提出的战略就是要西欧国家提供地面部队,作为抵御敌人进攻的一面阻挡威慑的"盾";而美国则负责提供战略核武器,作为威慑敌人的一把"利剑"。北约组织的建立,意味着西方阵营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对东方的红色阵营实行全面打击。

二、欧盟的军事部署

二、欧盟的军事部署

通过北约,美国还在组织机制上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1950年9月,在纽约召开的美英法三国外长会议时,美国政府依照北约条例,决定在联邦德国成立一支部队的建议,但由于与会的法国政府表示反对而最终流产。

同年10月24日,时任法国总理勒内·普利文首次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成立"欧洲防务委员会",麾下成员派出各自的部队共同组建一支"欧洲军队"。而联邦德国仅被允许加入"欧洲军队",其他的欧洲活动都被排除在外。因此历史上,称这一计划后为"普利文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出“欧洲军队”一说的法国总理普利文

不过由于该计划不符合美国重新武装西德的初衷,法国政府在美方的压力下不得不修改了这个计划,同意恢复联邦德国的武装,并且与"欧洲军队"的建立一同进行。1952年5月26日,美英法同联邦德国签订了《波恩专约》,宣布恢复联邦德国主权,帮助前者恢复自己的武装力量,并使其合法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新组建的联邦德国国防军

次日,法、意、荷等国家同联邦德国签订了《欧洲防务集团条约》,宣布成立一支由多国部队组成的"欧洲军队",并将其隶属于北约司令部进行管理。可能是害怕二战德国的军事力量,法国政府对于联邦德国再次恢复军队,表达了深切的关注与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4年8月30日,出于对联邦德国军事力量的忌惮,法方否决了《欧洲防务集团条约》。美国政府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同年9月鼓动英国提出了作为替代方案的"艾登计划"——让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加入布鲁塞尔条约组织,之后再让联邦德国加入北约,这就默认了美国在欧洲驻军的事实,帮助法国遏制联邦德国的军事实力,消除法军的恐惧心理。

1954年9月24日,美、英、加拿大同法国、意大利和西德在伦敦召开会议,商讨联邦德国恢复武装力量。10月23日,与会各国同意了这一计划,随后签署了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被通称为《巴黎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

1955年5月5日,《巴黎协议》正式生效。按照要求,联邦德国可以建立50万人的国防军,但盟军可以继续在联邦德国驻扎,引导西德参加北约。凭借这一协定,美国不仅达到了重新武装西德的目的,也使西欧各个国家在军事上完全成为北约的附庸,达到了控制西欧的目的。

三、苏联的反制措施

三、苏联的反制措施

美国和西欧各国的操作一直被苏联看在眼里。苏联自然也没有闲着,早在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苏联就与东欧国家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军事关系。双方除在军事、政治方面展开合作外,在文化、经济等民生领域也展开了多方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黎协定》决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约组织后,苏联也加速了建立防御体系和防御组织的工作。从1954年底到1955年春,苏联与东欧国家就缔结友好互助条约以及建立统一的军事司令部等问题进行商讨,同时宣布,如果《巴黎协定》被批准,苏东国家将采取相应的"共享措施"。

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仅仅9天后,苏联、罗马尼亚、波兰等8国缔结了著名的《华沙公约》,宣布共同遏制美国与西欧对于东欧各国的多方位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条约提出,由于《巴黎协定》的签订在西欧产生了新的军事集团,而联邦德国加入北约是对和平事业的严重威胁,这样一来,苏联的小弟国们就必须要行动起来,保障自身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条约规定,缔约各国在受到战争威胁时应承担共同防御的义务,组建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总部设在莫斯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约武装部队总司令由苏联人担任,副司令由各缔约国的国防一把手或其他军事领导人担任。该组织的核心是政治协商委员会,这个机构负责协商解决苏联和其他八个国家面临的国防外交等问题,如有战争,则政治协商委员会就是实际上的军事指挥中心。1955年6月4日,与北约齐名的另一地区政治军事同盟——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正式宣告成立。

结语

结语

从1949年起,冷战的阴云就开始笼罩在所有欧洲人的头顶之上。华约与北约的成立,从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相互威胁和对峙的局面,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和平的保障,双方军事力量越是不分上下,对于战争的忌惮也会愈来愈谨慎,华约与北约的对峙,归根结底也算是一种另类的"权衡之术"。

参考资料

1.《冷战史1949-1991》

2.《冷战百科全书》

3.《铁幕:东欧的瓦解》

4.《重生——二战后欧洲政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