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科院社会学学者田丰与学生林凯玄共同撰写的《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一书由新经典文化出版。8月11日晚7点30分,田丰携其新书做客单向空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社会学家张翼展开畅谈,聊聊我们所不知道的“三和大神”。新书分享会由新经典人文社科事业部总编辑杨晓燕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书分享会现场,(左起)杨晓燕、田丰、张翼

城市角落里的青年农民工

一群被称为“三和大神”的年轻人曾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他们只做日结工作,干一天玩三天;白天四处闲逛,晚上睡大街;吃5块钱一碗的“挂逼面”,喝2块钱一大瓶的水,抽5毛钱一根的散装红双喜,在臭气熏天的网吧里呆到天明

然而,网上流传的关于“三和大神”的信息十分破碎,公众对“大神”们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

在新书分享会现场,田丰坦言,自己在一个朋友的饭局上第一次听闻“三和大神”的称谓。他在后来的搜索中发现,网络当中对“三和大神”有很多夸张的说法,他们的生活窘境被描述得匪夷所思。这让田丰陷入疑惑当中,他说:“这群人究竟有多大的规模,这群人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当时引起我很大的研究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科院社会学学者田丰

事实上,“三和大神”是比较典型的90后青年农民工。田丰说:“我们知道从代际划分角度来讲,可以把农民工分成60后、70后、80后、90后,到了90后农民工存在什么特点,他们在三和有什么样的表现,当时是让我很有兴趣的。特别有意思的是,网络上说的这种低成本的生活状态,在我想象当中是很难维持的。”

为此,他与林凯玄一拍即合,组成二人研究团队,展开了长达半年的三和研究。他们希望,这次研究能够抛弃一切假设、偏见与理论束缚,通过细致的田野调查,还原出客观而真实的三和图景,从衣食住行、工作娱乐、社会交往等角度,将“三和大神”群体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和”的局内人和局外人

田丰和林凯玄分工合作。林凯玄作为局内人融入和体验三和,田丰作为局外人观察和了解三和。

“我们在进入三和之后发现三和的情况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得多,这些人形成的原因跟网络中的‘三和大神’有比较大的差异。”田丰说。

在半年的田野调查里,林凯玄与“三和大神”同吃同住,一起去做日结,曾经去工地帮人搬砖、提灰,到了“潜伏”的后期,“三和大神”甚至已经完全与他熟识。

“凯玄每天跟‘三和大神’以同样的生活轨迹去重复他们的生活,早上跑到招日结的地方,每天的观察都是很小的量,只有不断重复这个轨迹才能慢慢体会到究竟是什么样的过程。”田丰说。到了夜晚,林凯玄回到屋里把当天观察到、值得记录的地方微信发给田丰,田丰看了之后指出哪些领域需要更加细致的观察,哪些人物需要重点观察。

“我们在书里呈现的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一个完整的线索,都是一天一天积累起来的。”田丰感慨。“凯玄在里面付出了很多,他完全融入到三和青年之中,三和青年认为他就是当中的一分子。所以他作为局内人的参与非常深刻,他的体会也非常深刻。”

从“怀揣梦想”到“不思进取”

在新书分享会上,新经典人文社科事业部总编辑杨晓燕提出,许多“三和大神”最初都曾怀揣梦想,想干一番事业,是什么让他们渐渐沉沦下来,年纪轻轻就“丧”到“封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经典人文社会事业部总编辑杨晓燕

“这一代农民工跟以前不一样,以前农民工都有过务农的经历,对艰苦生活的耐受力很强,但90后农民工绝大部分没有种过地,这些人进入城市耐受力比较低,一旦遇到工厂的严格管理,他可能会有抵触的情绪。而他依靠自己的能力也赚不到物质丰沛的生活,转而可能出现一些消极的或者抵抗情绪,于是在放弃或厌倦中来到三和,以做日结的方式实现自己认为比较舒适的生活。”田丰解释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社会学家张翼

张翼则表示,三和劳动力市场本来是为文化程度较低的劳动者准备的,但“三和青年”和“三和大神”还是不同的类别。在三和青年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三和劳动力市场找工作的,只有极为小众的一部分,以“大神”的方式生活。

“这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生活方式,绝大部分中国人还是很上进、很勤劳的,追求未来生活的,因为幸福是干出来的,不是混出来的。”张翼强调说。

三和问题的解决之道

身为社会学家,田丰与张翼长年致力于社会分层与社会问题研究,对有底层社会的形成与应对策略有深入的了解。两人与读者分享了对“三和大神”的态度,剖析三和背后折射的中国现代化发展问题,并探索三和问题的解决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丰指出,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三和大神”的离去有三种可能:个人觉醒、底层社会生态链断裂、城市社区改造。其中,关闭人力市场是最有效的方案。一旦失去日结工作机会,“三和大神”最典型的“做一天玩三天”的生活方式必然会改变。除此之外,城市社区改造也是选择之一。城中村综合整治的改造工程一旦开展,小旅馆、面馆、网吧的租金都会上涨,“三和大神”的生活成本将全面提高,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

然而,驱散“三和大神”只是治标不治本。“三和大神”的后备军,是数以万计的农村青年。只有通过教育系统的全方位改革,使教育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农村青年才能拥有改变人生轨迹的意志和能力。

田丰表示:“三和青年之所以会沦落三和,主要原因是没有知识和技能,只有农村教育跟上,他们才能够在劳务市场中拥有竞争力,才不会因为种种打击而失去奋发向上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