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湖州安吉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访余村。
15年很短也很长,可以让认识凝聚成共识,也可以让理念变为一个国家的行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作为“两山”理念的诞生地和坚定不移的践行地,15年间勾画于湖州大地的丰富实践告诉我们:
面对绿水青山还是金山银山的进退与抉择,会有阵痛,但不能迷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贵在咬定青山的坚持不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中国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物质财富的创造和转换,社会治理的和谐相融同样是最美的风景。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的新时代,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方向。
为此,从余村出发,以“两山”理念15周年的湖州实践为轴,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深入踏访调研,力求探寻和解答这一生态文明成功样本背后的为什么。本组系列报道共5篇,以下是“案例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村全貌 安吉县委宣传部 图

余村,是浙江北部山区1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山村,隶属于安吉县天荒坪镇,因境内天目山余脉余岭及余村坞而得名。全村三面环山,北高南低,西起东伏。
在有着“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的浙江省,这个深藏于群山之中的村庄与其他山村一样,理所当然地过着“靠山吃山”的日子。
1980年之前,余村人依靠少得可怜的一点农田耕作,吃饱、穿暖都是奢望。1980年后,开始发展起了乡镇企业,凭借山上优质的石灰岩,开矿山,办水泥厂,向大山要饭吃。
“卖石头赚钱”,帮助村民摆脱了贫困。但石矿开采、开窑炼矿产生的污水、废气、粉尘等严重污染随之而来。不到10年时间,曾经的秀美山村,已沦为一片“穷山恶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0年代,余村开矿山、办水泥厂。安吉县委宣传部 图

面对烟尘漫天、污水横流,痛定思痛的当地政府和村民决定关停矿山和水泥厂。然而转型之后向何处去?矿山企业关闭带来的是经济收入的“断崖式”下跌,余村站在了进退彷徨的十字路口。
就在矿山企业全部关停的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调研。听取汇报后,对余村的选择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大理念。
“两山”理念给余村人吃下了定心丸,也指明了坚定地走下去的方向。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访余村,15年后的这个小山村早已从当年的污染重灾区,蜕变为“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国家4A级景区。绿水青山下,这个仅有280户农家的小山村,201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已达2.796亿元,人均收入4959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21万元。
日前,澎湃新闻前往余村,记录了3位村民15年间的点点滴滴。他们的故事,既是“两山”理念之后余村人的生活“缩影”,也是无数个像余村一样的中国村庄的时代变迁。
鲍新民:那时候,浅色的衣服都不敢穿
村民档案

鲍新民, 64岁
2005年:余村党支部书记
2020年:“两山”理念义务讲解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村“两山”理念石碑 安吉县委宣传部 图

在余村的村中心位置,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十个大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碑背后,青山和绿水交相环绕。
每天,如织的游客和参观者穿行于余村,或在石碑之下打卡拍照,或在稻田花海间徜徉流连,感受着生态旅游的别样趣味。
当澎湃新闻见到鲍新民时,身穿白衬衫和黑西裤的他,正精神矍铄地为来客介绍“两山”理念给余村带来的变化。当天,恰逢以他本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揭牌成立,工作室的职责就是宣讲“两山”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鲍新民(右二)工作室揭牌。 澎湃新闻记者 张刘涛 陈雅儒 图

“现在老是说以前的事情叫往事如烟。往事如烟这个词,以前在我们这儿可不是个什么好词,那真的是漫天烟尘。”采访伊始,鲍新民说:“以前可穿不了这么浅色的衣服。每天干干净净出去干活,回来时身上好几层灰,有时候脸都是黑的,只能穿深色衣服。”
1992年,热心人鲍新民当选了村委会主任。此时,余村已经是出了名的富裕村,仅仅依靠每年卖石头,村集体就能赚300多万元,几乎可以说是“躺着赚钱”。
没有人会想到,日后,鲍新民和村两委共同作出了一个可谓“石破天惊”的决定——关矿山。
“那个时候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有班上、有工资拿就行,没有人去考虑污水该怎么办。”鲍新民告诉澎湃新闻,关矿山也是无奈之举,一方面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另一方面是矿山事故导致不少村民伤残。
最终,从2003到2005年,余村开始陆续关停村里的水泥厂和矿山。集体经济收入直接降到了最低点,许多余村人失业,一些认为自己被砸了饭碗的失业村民,甚至当面指着鲍新民的鼻子就开骂。
这时候已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鲍新民压力好大,“我们做得对还是不对?余村到底应该往哪里去走?我们心里也没有底。”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余村调研,这是鲍新民第一次当面见到习总书记。也就是在这一次调研中,习近平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当时我向习总书记汇报我们村两委民主决策的时候,就讲到我们关掉矿山的事,他听后很感兴趣。”鲍新民告诉澎湃新闻,“习总书记赞扬我们关掉矿山是对的,并且说现在的城里人都愿意到农村吃住玩。我听到这话,就觉得余村搞农家乐和生态旅游应该坚持下去。”
此后,在鲍新民的带领下,余村人开办农家乐、推出漂流项目、发展观光农业,慢慢实现了生态转型。山又绿了,水又清了,村民的钱袋子又鼓了起来。
鲍新民感叹:“总书记当年给我们指引的这条路,让余村地覆天翻。”
2016年,鲍新民退休,不过他闲不下来。这位“两山”理念的亲历者与实践者自发担任起了村里的义务讲解员,风雨无阻。他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两山”理念给余村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要坚定地走“两山”理念之路?
2018年12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鲍新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了“改革先锋”荣誉称号。
今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后再次来到余村考察,鲍新民又一次见到了总书记。“总书记今年来的时候和我们说,你们这个路是对的,选对了路就要坚持走下去。”
鲍新民告诉澎湃新闻,儿子和女儿如今都在杭州工作,几次三番说要接自己和老伴去城里养老:“我哪里也不去,我的根就在这绿水青山里。”
潘春林:怎么也想不到现在一天的收入比过去一年还多
村民档案:

潘春林,49岁
2005年:从水泥厂下岗,刚刚办了余村第一家农家乐
2020年:他的春林山庄年纯利润近1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排桌的潘春林 澎湃新闻记者 张刘涛 陈雅儒 图

“6号桌加一个红烧肉圆和笋干毛豆,2号桌的菜再快一点。”用餐时间永远是潘春林最为忙碌的时候,即便身为老板,在用餐高峰期,也要同时担任跑堂传菜、接客点单的工作,穿梭在大厅和后厨之间。
“以前想着自己这辈子应该是在矿上开拖拉机运石头到老了,谁能想到能有今天这样的改变。”在忙过旅客用餐高峰的“混战”后,略显疲惫的潘春林向澎湃新闻感慨道。
1989年从学校毕业之后,潘春林先是在村里的矿山开拖拉机,后来又进了水泥厂上班,和石头打了十几年交道。2004年,余村开始关停矿山企业,丢了工作的潘春林便办起了村里的第一家吃住一体的农家乐——春林山庄,现在已成为余村的招牌。
回忆起那段转型的时光,潘春林依旧十分感慨:“真不知道那时候是怎么熬过来的,整个人都蒙掉了。”2003年,他父亲从矿山下岗,自己从水泥厂下岗,夫人承包的一个小饭店也因为矿山的关闭,生意变得十分惨淡,一家子基本没了收入。
2004年,在村两委的鼓励下,潘春林开起了农家乐,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时自己口袋里只有3万块,但总投入需要60多万。”鲍春林说,找了银行贷款加上东拼西凑,总算凑足了全部投了进去。
起初,农家乐没啥生意:“当时很多朋友都和我说,你一个小山村能有多大的游客资源?钱肯定要打水漂。”
习总书记2005年考察余村后,村里在环境整治包括景区道路拓宽、污水治理、垃圾收集分类等各方面下了大力气。村子变美了,游客也越来越多,从周边的杭州、上海等城市,逐渐扩大到了全国各地。
“大的变化是2006年开始的,生意红火起来,当时一年赚了30多万,两年时间就把借来的60多万债务基本还清。”潘春林说, 2007年下半年,为满足不断增加的游客量,他还特别将农家乐扩建了1栋楼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林山庄 澎湃新闻记者 张刘涛 陈雅儒 图

春林山庄的名声越来越响,生意忙不过来了,潘春林就主动联合其他农家乐,共享客源。2010年,天荒坪镇的几个农家乐协会还一起开通了往返上海、无锡等地的旅游直通车,开着巴士上门接送长三角的游客。
“从前,一家人都围着矿山转。现在,我父母、妻子、妹妹包括周围的一些亲戚朋友都跟着我一起靠农家乐致富。去年,春林山庄营业额300万左右,纯利润近100万,一天的收入就比过去的一年还要多。这都是托了绿水青山的福啊。”潘春林说。
胡青宇:曾经逃离的家乡成了我创业的好地方
村民档案:

胡青宇,35岁
2005年:离开家乡去温州念大学
2020年:在余村经营首批民宿,做新农民
青宇回来了。那个曾经被母亲反复叮嘱“离开老家,越远越好”的胡青宇回来了。
在余村党群服务中心,澎湃新闻见到了胡青宇。如今的他既是民宿主人。也担任着余村村委委员,负责民兵、会计等事务。“今天主要是把土地流转协议上的一些条款复核一下,还有村民小组的账目也需要再理一下。”面对澎湃新闻,胡青宇驾轻就熟地介绍着手头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青宇 澎湃新闻记者 张刘涛 陈雅儒 图

“小时候在家的时候,睡在床上,天还没亮就能听到去矿山拉石头的拖拉机声。当年我的房间临街,就算不开窗,屋里也都是厚厚一层灰。”胡青宇说起了自己少年时对家乡最深刻的记忆。
与村里大多数家庭一样,胡青宇的父母曾经也是村办矿山和水泥厂的职工,虽然有着还算不错的收入,但永远轰鸣的机械声和漫天的烟尘,令从来没有离开过余村的上一辈人感到,自己的孩子是不能再这样过下去了。“你要好好念书,有一天考上大学就离开这里,远走高飞。”胡青宇耳边总是萦绕着母亲的这句话。
19岁的那年,胡青宇实现了母亲的愿望,去往浙江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温州求学。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便留在温州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几年打拼,他在温州拥有了3家经营智能家居销售的门店。
“我一直认为,老家是肯定不会再回去了,慢慢地就只剩下回忆了。”
然而,在矿山关停多年后,胡青宇逢年过节回余村,发现老家变了,变得干净了、热闹了,和自己儿时的记忆不一样了,靠青山绿水脱贫致富的乡亲也多起来了。这不禁让胡青宇动起了回老家创业的心思。“关键是,我念过大学,见过更大的世界,也在温州学到了不少市场经济的本事,我有我的优势。如果回去,自己应该可以算是新农民吧,新农民就要有新农民的样子。”
2016年,在绿水青山之下,曾经一心想着“逃离家乡”的胡青宇回来了,在老家开起了首批民宿。差不多同期,还有余村在外的4名大学生也先后开出了三家民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青宇创办的民宿 澎湃新闻记者 张刘涛 陈雅儒 图

“我和村里原有以接团队为主的农家乐相比,差别就在于我注入了文化元素。我更想吸引的是喜欢自驾体验乡村情怀的年轻游客。”
胡青宇特别找了城里的设计师对房屋进行了精心规划,在江南名居的风貌之下,又糅合了简洁的工业设计感,并为每个房间安上了智能系统。
“最重要的是,在这里客人不仅仅是入住,还要能触摸到人与人交流的温度。”几年下来,胡青宇的民宿经营得风生水起,很多都是回头客。一来二往,其中的不少人甚至和胡青宇慢慢成了朋友,在各地名山大川游历,还不忘给他寄来当地的风景旅游明信片,一同分享见闻心得。
胡青宇说,眼下,他正和村里的多位民宿主人筹划成立一个乡宿联盟,准备将余村所有农家乐和民宿整合抱团经营,包括线上推广、线下销售,把优势最大化,为余村生态旅游打造一个整体的品牌。“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么好的一片绿水青山,还有很多事等着我们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