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所需营养素摄入应均衡适量,才有利于其健康成长,否则易发生营养障碍性疾病。

如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可出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食物可造成儿童单纯性肥胖;当微量营养素不足或过量时均可引发疾病。临床上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主要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以及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下面中公医考护资小编为大家整理总结了常见的儿童营养性疾病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护士、初级护师《常见的儿童营养性疾病大全》考试知识点: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引起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病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有:

(1)长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是婴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

(2)消化吸收障碍。

(3)需要量增多。

(4)消耗过大。

2.主要临床表现:营养不良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随后患儿体重下降,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依次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部。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3.饮食护理:原则为循序渐进,逐渐补充。

(1)轻度营养不良的小儿,如果吸收功能尚可,较早添加含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食物,每日供给热能250~330kJ/kg(60~80kcal/kg);中、重度营养不良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从每日165~230kJ/kg(45~55kcal/kg)开始。

(2)遵医嘱给予各种消化酶和B族维生素口服,以助消化;给予蛋白同化类固醇剂如苯丙酸诺龙肌注,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增进食欲。

(3)密切观察患儿尤其是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的病情变化,观察有无低血糖、维生素A缺乏、酸中毒等临床表现,若出现低血糖,首选静脉注射葡萄糖。

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引起佝偻病的病因主要有:

(1)日光照射不足:佝偻病最常见的病因。

(2)维生素D摄入不足:天然食物含维生素D少,若日光照射不足或未添加鱼肝油,易患病。

(3)生长过快:早产儿或双胎体内储存维生素D不足,出生后生长速度较快,需要量多。

2.明显的临床表现:

(1)初期: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常伴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尤其头部多汗而刺激头皮,致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此期常无骨骼病变。

(2)激期:骨骼改变

①头部:颅骨软化(乒乓颅)——3~6个月;方颅或鞍形颅——7~8个月;

②胸部:胸廓畸形(肋骨串珠;郝氏沟;“鸡胸”或“漏斗胸”)——1岁左右;

③四肢和脊柱:佝偻病手镯或脚镯(腕、踝部肥厚的骨骺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6个月以上;

“O”形腿或“X”形腿(开始行走后,由于骨质软化,因负重可有下肢弯曲)——1岁左右;

3.护理措施:

(1)户外活动:每日带患儿进行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直接接受阳光照射。生后2~3周即可进行,冬季也要保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冬季室内活动时开窗,让紫外线能够透过。

(2)补充维生素D:

①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给予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

②遵医嘱给予维生素D制剂。通常足月儿(尤其是纯母乳喂养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d;早产儿、双胎儿生后1周即应补充维生素D800IU/d,3个月后改为400IU/d。

(3)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避免早坐、站、行;避免久坐、久站,以防发生骨骼畸形。严重佝偻病患儿肋骨、长骨易发生骨折,应避免重压和强力牵拉。

(4)加强体格锻炼:对已有骨骼畸形可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对于行外科手术矫治者,指导家长正确使用矫形器具。

三、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1.引起该疾病的主要原因:血清钙离子降低。

2.典型临床表现为惊厥、手足搐搦、喉痉挛。三种症状以惊厥最常见,惊厥又以无热惊厥最常见,典型表现为突发两眼上翻、面肌颤动、四肢抽动、意识不清。发作停止后意识恢复,精神萎靡而入睡,醒后活泼如常。2岁以下小儿严重时还可以引起喉痉挛,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时喉鸣。

3.急救处理:立即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喉痉挛者需立即将舌头拉出口外,进行人工呼吸或加压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控制惊厥与喉痉挛,可用10%水合氯醛每次40~50mg/kg,保留灌肠;或地西泮,每次0.1~0.3mg/kg,肌肉或静脉注射。

以上就是我们临床上常见的儿童营养不良性疾病,您清楚了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各抒己见,有问题请咨询中公医考网护资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