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下午,上海北外滩地区的旧区改造再次传出喜讯。

截至当天14时,116街坊共有787证851户居民签约,签约率达到98.62%,成功生效。这也是虹口区成功征收的最后一块“出让毛地”,800余户居民告别蜗居住新房。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虹口区获悉,116街坊地处北外滩核心区域,房屋征收范围为东至保定路、南至昆明路、西至安国路、北至唐山路,共涉及居民798证863户。

“两起两落”老弄堂居民终圆梦

“抬眼便是新建的北外滩来福士广场,步行到北外滩滨江只需一刻钟左右,要说地段位置,这里真的是不错,但我们的居住环境却非常苦,如今总算是可以搬新家了。”刚参加完达标生效揭牌仪式,家住昆明路249弄8号的祁节娣就赶着回去收拾衣物、打包行李,准备第一批搬家交房。

推开破旧的木门,一个堆满杂物和厨具的柜台率先映入眼帘,旁边的过道仅能容一人侧身而过,收纳的物品已经在角落叠高到了近2米,两个痰盂静静地“站”在冰箱门前。

在这个面积仅19.4平方米的房间里,中间是用简易木板做成的隔断,祁阿姨和丈夫还有收养的三只流浪猫蜗居住一边,32岁身高1.79米的儿子则住在另外一边宽仅几十厘米的小床上,不仅晚上睡觉要蜷缩着双腿,还容易翻身翻落地……

近些年,最让祁节娣一家烦心的是黄梅季和台风暴雨天。

由于建成年代较早,祁阿姨家的窗户结构老化严重、密闭性较差,只要下雨的时候刮南风,雨水马上渗进屋内,“今年黄梅天比较长,降雨也特别多,一家人经常要半夜起床处理渗进来的雨水,否则第二天屋里的家具和冰箱就可能要‘泡汤’了。”

和众多二级以下旧里居民一样,祁阿姨一家盼旧改盼了几十年。她清楚地记得,老弄堂曾有过两次旧改实际动作,但最终又都落空了,可谓是“两起两落”。

今年6月4日,相距不远的山寿里地块成功征收,这让仍蜗居老屋、倒痰盂的祁阿姨对旧改的盼望更加强烈了,经常去街道旧改分指挥部询问“旧改的阳光何时能真正照亮116街坊?”“这次是第三次,终于圆了‘新房梦’,我们选择的是全货币签约。”

按照计划,祁阿姨一家将先搬到已经在杨浦找好的过渡房居住,然后慢慢看房、买房。

新探索推动旧改快速生效

在旧改推进过程中,有一类地块十分特殊,它们被称为“毛地出让”地块,116街坊的性质就是如此。

早在2003年,虹口区就通过公开招标由开发商取得116街坊的土地使用权,但由于种种原因,房屋征收工作在十七年间“两起两落”,居民们眼见着希望出现又破灭,都十分着急和难过。

为加快解决民生,破解“毛地出让”的历史遗留问题,今年上半年,虹口借着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的东风,收回了116街坊的土地使用权,并结合该地块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差异化地制定房屋征收实施方案,重新启动了116街坊房屋征收工作,做到“一地块一方案”。同时,在上海银行等主动跨前服务、积极配合下,进一步加快旧改步伐,回应居民改善生活条件的强烈诉求。

由于地块内人户分离情况普遍,在资料收集和意愿征询阶段,虹口区第一征收事务所工作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是不少家庭无联络方式、无个人信息。

针对这一情况,北外滩街道探索建立与征收事务所“捆绑式”结对工作模式、与各档经办人“搭档式”协同工作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寻找到“失联人员”,确保征收政策每户居民知晓,顺利开展意愿征询工作。

同时,依托居民区党总支,摸清地块内老、弱、病、残和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家庭,在促进签约、矛盾化解、帮困解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地块整体签约进度。

虹口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旧区改造是虹口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大的发展。接下来,虹口区将继续以“千人大会战、决战北外滩”的态势,大力推进北外滩区域的旧改,并通过组团打包的形式集中启动、集中推进、集中开发新一批旧区改造项目,把旧改速度提升到“快车道”这个阶段,为实现北外滩“三年出形象、五年出功能、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